我至今觉得徐克最好的电影是《梁祝》,但实际上很少人看过。是不是因为产生的时代限制了它的声誉呢?

发布时间:
2024-05-16 06:09
阅读量:
52

题主你说的对,我觉得《梁祝》是严重被低估的一部电影,所以要鼓吹起来。

刚看得我泪流满面。

说真的,我以为到我这个年纪,早就对爱情电影免疫了,梁祝......还是这么耳熟能详的故事,等于我知道故事的情节、走向,结局,结果看完,我依旧被感动地不行,甚至,我拿上了喇叭,站在我家窗口,朝楼下大喊:徐老怪牛逼!(脑补的,我没有)

你要问我,哪部电影很好地讲了初恋,怦然心动是一个,我前不久写过。现在,梁祝也算上了。

梁祝,把我们刚陷入情网的,那种憨憨的,傻傻的,不知道情为何物的状态,演绎地非常自然;抛开时代背景来说,男女主的情感,就是初恋,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初恋,太惨烈了,刚露苗头,就要分离,接着就是殉情,死亡,双双成蝶。它能让我哭成傻逼,我想,大概因为初恋让我共鸣了,初恋嘛,一般都是惨烈的,只有初恋,轰轰烈烈的,视死如归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初恋,一般也都没有好下场,那份爱,最后怎么都只剩一个结局,被埋葬在心上某座坟里,落了灰。

私奔的勇气可能有一点,赴死的勇气,肯定是没有的,所以梁祝二人,有多赤城,就能比较出,现实里的我们,多鸡贼,自私和庸俗。也就对梁祝的纯真炙热,多了一份敬重。

李碧华也很明白,她说,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加上时代背景来看,反封建,抗父权,又加重了梁祝之情的厚重感,梁祝化蝶,更壮烈了。这大家都知道,没啥好说的。

看徐老怪。

一看借古讽今。

梁山伯出场时,老师来着一群人读书呢。

读的啥?

出处,是《大学》。讲的就是一种德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说,一个国家需要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那么国将不立,不前。

祝英台来找梁山伯,那会他在文库里读书呢。

读的啥?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即:人民妻离子散,不能相顾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往东方。出自《九章·哀郢》,作者是屈原。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跟故事里的时代背景相吻。

再后来,考试了。

考的啥?

《邶风·击鼓》,出自《诗经》。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

对,乍一看,是跟故事里的时代背景挺相吻的。

老徐怪还是把它对香港未来的忧思,注入到电影里啊。

好像是在说东晋,其实说的是香港。


二看故事新编,改装是看点。

比如魏晋时期兴涂脂抹粉,徐老怪借此,暗喻权贵的虚伪。也可以理解为礼教。也像是说,抹粉后的人像木偶,他们不需要精神的自由,只需听话,然后被安排。

又借此,给祝英台化了个最浓烈的妆,梁山伯死后安排她出嫁,这一幕怎么看,都像冥婚,她要嫁的,是梁山伯啊。

比如祝母和和尚的情缘新编,祝母和和尚,不就是上一代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嘛。初代和二代,只是结局不同。

......

最新潮最新潮最新潮的改编,我认为还是这一点。

梁祝,一个民间最传统的爱情故事,入了徐老怪的手,却模糊了性别,暧昧地探寻,情感是男女,还是男男,有那么重要吗?

梁山伯是哪一刻意识到,自己爱上祝英台的?

是发现对方是女人之前,还是之后?

看看下面这张图。

亭望春是电影中一个迷恋梁山伯的男子,何润东饰演的。祝英台那会在文库里看梁山伯,痴痴地笑,梁山伯自言自语,该不会又是一个迷恋我的男人吧?

此后,俩人准备入睡,祝英台找来一个碗,说,放咱俩中间,如果你碰了碗,我就揍你。

梁山伯答:我还怕你呢,怕你是亭望春。祝英台问,有啥可怕的。

梁山伯答:他那个人呢,虚虚的。

祝英台:啥虚啥实啊?

等到祝英台成功过了考试,俩人睡下。想地是:

梁山伯此时已经动了尘心,他意识到自己有初恋的感觉了,但是祈祷自己不要爱上男人。

此后,又发生了一件事,俩人罚站。梁山伯第一次坦露心迹:

因为罚站,祝英台站哭了,为了安慰她。梁山伯弹琴给她听,她听着听着,也不觉得累了。此后,梁山伯常常抚琴。

有一晚,他悟了。这一晚相当重要。因为最开始,琴书先生就说他不懂情,所以弹不出来好曲子,先生又说,蠢货,情是需要发自心肝脾肺肾的。

他说他明白了。

其实是明白了啥?明白了他对祝英台的爱,是发自肺腑的。无关性别。

后面才有他逐渐发现祝英台是女性的线索和情节。

这么一扒,我可以断定,梁山伯什么时候爱上祝英台的,是他以为对方是个男人时,他就动了情了。

黑夜也是在说,同性之恋,是见不得光的。

真爱无关性别,只是囿于梁祝这个故事。

所以我说,徐克真的太前卫,太大胆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