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生产核弹,核弹的产线如何维持?

发布时间:
2024-05-27 08:27
阅读量:
46

在这一点上,我还真挺佩服美国人的。

美俄协调核裁军计划的时候,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技术专家给出给出核弹头可以保证二十年不坏,长期来看一百年也不会有问题的结论后,美国果断关闭了洛基弗拉茨工厂的核弹头初级生产线。整个厂址全面退役,清理得干干净净。

后来美国发现库存核武器可能存在失效风险,再加上俄罗斯核裁军拖拖拉拉,中国的核武数量难以捉摸,于是决定重启核弹头初级生产线。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大概2010年左右启动,希望用五年时间建成年产100发核弹头的生产能力。

洛斯阿拉莫斯干了七八年,表示实在搞不定。设备可以用钱砸,但是当年真正干过核弹头的人都退休了,有些都过世了,很难找到熟练的工人。核武器相关的核材料有其特殊性,不是抓一个普通车工就可以直接上手去车削加工核材料的。美国能源部砸了上百亿美元,最终将年产量目标调整为50发,要知道冷战高潮时期,美苏两国一年可以造一千多发。

与此类似,登月任务结束后,土星五号成为绝响;隐形战机独步全球时,美国顺势关闭了猛禽生产线。此等国之重器,说放弃就放弃地干干净净,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怎么想的。

中国不一样。

全面禁止核试验以后,任务肯定是少了很多,但是国家一直保留着生产线和一支可靠的人才队伍。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国家确保这些人的收入不低于普通高校同等职位的收入水平。每一年,国家都会给这支队伍一些科研任务,保证整个产线都能得到维护和锻炼。

那时候,人都很闲,真正工作的时间可能一半都不到,每周五大家集体学习,轮流读报纸。一有任务,大家一窝蜂地全去干。时不时会有部件返修之类的重要任务,那就是全厂的大事件,大领导们全来了,现场盯着看。完成之后要写总结,把经验传承下去。剩下的时间都是维护生产线,长期不用的设备需要开机,该打油打油,该检测检测,确保任务要来的时候能够顶的上。有些特殊设备,十几年没用过了,仍然锃光瓦亮,跟新的一样。

业余时间很多,所以公会活动非常丰富,一年到头,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能叫得上名字的体育活动都有比赛,从年头比到年尾,桥牌、象棋也有,拔河有比赛。三八节要庆祝,五一国庆要庆祝,元旦有游园会,春节有团拜会。总之就是要让这支队伍有事做,不要散掉。

即便如此,要维持这支队伍还是不容易,很多人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尤其是一些好学校毕业的优秀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工作节奏,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于是离职了。我曾一度觉得留下来的那批人水平不高,可正是那一批人,把邓稼先于敏等卓越科学家打下来的事业传承了下来,把光荣的火种传到了新一代人手中。他们从来没有懈怠,而是枕戈待旦,一直在等国家的召唤。

终于等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