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个国家损失七万军队算大打击吗?

发布时间:
2024-09-03 01:18
阅读量:
7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找不着部队了,他一点不慌,逆潮而上,收散兵流民,等与叛军相遇时,已经手握一支强军了。

到戚继光时才比较清楚原因。倭寇三十个人就可以侵州略县。在古代三十个有战斗力的亡命之徒所带来的危害骇人听闻。

戚继光首要任务不是平倭而是练兵,几千几万的军队剿不了几百个倭寇,不怪戚继光火大。而戚继光练的兵只有几千人,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只有几千人,一路横推,打谁都一样。

与戚继光齐名的李成梁两千主力骑兵,打蒙古,打建奴,打朝鲜,整个边防线都在李成梁纵横之下战战栗栗。

这就发现一个古代兵家秘密。一个是攻,攻在其锐,一个是防,防在其坚。在防守上坚壁清野,这一点非常重要,防线上尽是妖魔鬼怪,所以才不经打。

所谓坚壁清野,就是要人心归附。肃清内部耗费了将领主要精力。所谓多少兵力全在防守上了。精锐部队在精不在多。

部队分一线,二线,三线。一线尖刀二线中坚三线托底。名将要整理好这个梯次,劳心劳力。养他妈几十万大兵团,耗损巨大,被人家几千强军撕开防线切断补给内部哗变迅速崩盘,曹操打袁绍就这么打的。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迅速整顿兵力,因为他威名远播公正严明人尽其用整理好梯次。地方上的给他面子,强兵悍勇给他面子,凭郭子仪这块招牌跟他妈定海神针似的,逆流而上就顶得住。所以郭子仪的军队丢了无所屌谓,他郭子仪没死就行。

南宋中兴四将,只有岳飞在整理这个梯次。

三国时期,孙坚最能打,他就没办法整理好第三梯次,打到哪废到哪。

七万人的大兵团,在古代,应该是第二梯次打崩了,如果是国家级也可能是第一梯次废了。

田忌赛马讲了古代兵家之要,上等马克中等马,中等马克下等马。

中等马被敌人克了,应该对轰,用尖刀去打崩敌人第二梯次,防止敌人第二梯次拥过来,把整个后防线打崩。而敌第一梯次兵团面对浩翰的我后防线也将无能为力。用尖刀去撕碎敌之第二梯次,再回援把陷入人民战争的敌第一梯次打崩。

如果是国家级,第一梯次干废了。则应迅速收拢防线,第二梯次靠拢第三梯次,以防守为主,切忌出战,直到重新凝聚第一梯次兵团。如果急切出兵,第二梯次出去被敌第一梯次干废,则敌第二梯次兵团会肆无忌惮拥过来,撕碎我第三梯次,就全完了。

林彪在东北第一次决战四平,林彪接到命令整个人都懵了。第一梯次军队血战四平,老子要死。看看打不过了,林彪爬起来就跑,把第一梯次一直带到第三梯次藏起来,第二梯次整个都崩了。谁都骂两句林彪,哪有这么撤退的,你是逃跑。

林彪没办法,上等马就是不能死。

林彪挤走彭真,整理第三梯队,组建第二梯队,打磨第一梯队,没两年就干回来了。不知道如果当时血战四平把第一梯队彻底干废,林彪还能有什么作为。

第一梯队沉到第三梯队就能迅速构建第二梯队,就能再磨出第一梯队。等最会打仗的全死了,从第三梯队重新练,我可去你妈的吧。

第一梯次排长可以到第三梯次当个民兵团长,他知道打胜仗是怎么回事,就会挑选战士训练战法,拣选出第二梯次,第二梯次打磨拣选再换个会打胜仗的将领就成了第一梯次。没有这批百战老兵,妈的,一窝蜂的冲跟街遛子一样,人多有个屁用。

牢固的第三梯次,坚定的第二梯次,锋芒毕露的第一梯次。林彪打起仗来才能得心应手,凡是把第一梯次带到伤亡较大的,甭管什么原因,林彪都不会有好脸色。因为尖刀不是这么用的。尖刀就是要迅速撕碎敌之第二梯次,在敌之第三梯次来去自如。第一梯次不是用来跟敌人排队枪毙的。

上等马克中等马,中等马克下等马。这是基本原则,陈庆之七千白袍所向无敌,但是什么战果都没剩下。因为没有组建梯次,站不住。十面埋伏的逻辑是下等马克上等马,排队枪毙堆死他。这种境况,项羽必须迅速退走,等韩信的中等马拉开,再以上等马撕开他的攻势。项羽必败的原因,下等马不严实,中等马不坚定,上等马再锐又能如何。

上等马任何时候都不血拼,插过去把敌之中等马打崩。敌之上等马失去依托再去围死他。

诸葛亮擅长下等马和中等马,不擅长上等马或者没机会打造上等马,因为他没有马,所以他要割陇右去养马,才能打造精锐骑兵。

刘备不擅长下等马和中等马,所以底盘不稳,就带着关张撕杀,一点地盘都守不住。等到诸葛亮了才开始组建第二梯次来稳固地盘。并不是所有的将领都适合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们就适合练练兵守守地盘,这些将领有大用,能够威压霄小,让乡练队伍人心思汉就是第三梯次了。

损失七万人,对林彪来讲比较致命,这是他的家底。但对郭子仪来讲问题不大,他振臂一呼,兵来将也来,那个时期不缺职业军人,他挑挑拣拣又能迅速拉起队伍。主要是他群众基础太好,无论朝中还是民间都声望巨大,一下子就堆上去了。项羽如果失去七万人他就死了,刘邦丢七万人问题不大,民望高又有一堆将领,把队伍再拉起来就是。

毛主席说过,骨干最重要,那些很多人命堆积的经验才是王牌部队的核心,一流的骨干打造一流的兵团。最怕傻逼大喊一声,老党员跟老子一起冲在最前面。哦呵,剩下的队伍即便忠诚也差不多废了。林彪说过,一边打仗要一边学习,班一级要通哓六项战术原则,要知道怎么打仗。但是老兵依然非常重要。


理论的话,就是林彪的六项战术原则。

比如一点两面原则,攻其一点包抄两厢。攻其一点是指火力突袭。不管敌人的战线上有多少人,只要他不列成方阵拥在一起,他的防御就不是钢板,精兵以强火力呈线状插进去,一直插到我方有利的据点,则敌之结构被我破坏,首尾不能相连,左右不能兼顾,此时两厢兵力一拥而上,吓都吓死他。

四组一队原则,是一点两面的衍生产品。是火力配备的技术,可以直接捅进去,也可以两边袭卷完成对敌之切割。

林彪的六项战术原则通俗易懂的讲明了上等马的重要性,精锐部队撕过来时的无能为力。精锐部队能迅速瓦解中等马的战斗力,然后被敌之中等马蹂躏。所以上等马一旦出问题就必须迅速收拢防线抱团死守。否则那个胖子扑过来时你置身荒野又没有尖刀去把他砍成几块,你会被强暴的,帅哥。

在编制面前,人多是没有用的。所以如果我的编制被打散了,那么无论如何要确保把敌人的编制也打散,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王八拳。所以有的战例就是这么忽然就大乱斗了,越杀越急眼,抗日战争还有抡大砍刀的,还被他砍翻一片。所以林彪讲三三制,三人一点往前推,就算军势结构散了,最底层的结构不散,不可能让你单兵杀穿。所以林彪面对廖耀湘才敢以乱打乱,因为三三制下不可能吃亏,王八拳里的王者。戚继光当年就是搞战斗小组才无敌的,地形极其复杂,无所谓,一通乱打,鸳鸯阵所向无敌。

六项战术原则有林彪文件,我理解很有限,错误理解感谢指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