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了,找工作,上班,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开启极简生活
扎克伯格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要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就会全力以赴去完成今天的任务。
扎克伯格的这个行为习惯,让我感触良多。坑踩多了,苦吃够了,才渐渐地开窍:会赚钱的人,都调整成了极简模式。
1、目标极简
人往往成于一,而败于二三。无论哪一行,坐这山,望那山,终将一无所成。我们心有定力,深耕细作于一个领域,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哈佛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换过方向但并不频繁的人,成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那些没有目标,频繁转换方向的人,生活困顿,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专一者出众,分心者出局。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1%。始终坚守人生主航道,不为两岸风景迷乱眼,我们才能抵达目标。
2、社交极简
移动支付公司Ping++的CEO金亦冶说过:社交不是一种刚需,孤独才是。
本事在前,人脉在后。平庸的人喜欢往人群里钻,能成事的人会先关上门修炼自己。能挣多少钱,往往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在于你的价值是多少。
3、情绪极简
有一年,巴菲特犯下严重错误,创下了他担任总裁以来的最低营收。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上,巴菲特自我反省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时,我却陷入了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决策失误。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里,保持情绪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无论是受了委屈,还是遭到了挫折,如果只顾着与情绪做纠缠,事情容易偏离自己的掌控。一个人如果不能摆脱情绪的枷锁,就难以把财富装进口袋里。
赚钱的道路上,委屈常有,失意常在。一味地跟情绪较劲,就没法专注于挣钱。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以理性克制著称,他表示:工作中专注且高效的状态,是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极简情绪,是我们要修炼的基本功。那些真正能赚到钱的人,都只带脑子,不带情绪。
4、精力极简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震惊学界。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每做一件事、每做一次选择,就会损耗一点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功能就会下降。生活中看似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闲事,不管是打一把游戏,还是刷一部短剧,心理能量都会有所损耗。如果心力被牵扯过多,久而久之,我们就无法专注在有价值的事上了。
人的精力,过用则竭。学会管理好精力,不迷失于享乐、不沉沦于欲望,埋头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命运最后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减法》中说:从出类拔萃到万里挑一确实很难,领先于95%的人却相对容易,这并不需要你拼命,相反,你只需要做好减法。
无论是人生,还是搞钱,都需要剔除不重要的东西。极简,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当你只专注于成长与赚钱,你离钱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