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张维为说“俄罗斯得到大多数国家支持”;冯玉军说“乌克兰享有国际普遍支持”,他俩谁在说谎?
他说的才符合主旋律,因为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只能他说的才能是正确的,这是风向决定的,与现实无关。离开这个区域了嘛,手够不着,别人怎么说也就没办法了,就只能想办法让别人说的传不进来,这就叫
“传播筛选必赢学”
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自己人可劲儿办造谣者赢第一次,够不着的就拿别人没办法讲究“以静制动”赢第二次,新闻学的真谛。
在国内做学者,要学会一个技巧,叫做:
“定性不定量零数据且必赢学”
比如题主说的学者教授“大多数”,这种就叫定性不定量,反正我就直接定性“大多数”,但我就是不说180多个地区里面到底有多少,我也不说90,我也不说120,我也不说150个地区,这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因为教授的任何定性最终必将回归到“赢学”上,这样他就不会被删帖,他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如果有人质疑他,就可以让质疑者被删帖,把质疑者打成造谣者、妄言国际大事、不当演轮就可以了。
就像你说失业率5%,然后你就被删帖一样,但你说“就业良好”就喜大普奔,一旦你做“定量分析”,你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你就属于抹黑,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提供事实数据就叫做“抹黑”。“事实”、“数据”没有经过官方认证的都是抹黑,怎么能民众说的就是事实、数据呢?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造谣生事,不要动不动就摆事实秀数据,要尽可能地正能量、要向阳而生、要文化自信,避免因为独立思考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亲人两行泪,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独立思考就意味着是境外势力。大家不要被利用了。
这在现实实践中叫做:
“必赢学必赢学”
本土化,这方面,微软就很懂事,它把自己的搜索引擎,就直接了当命名为了:
Bing:必赢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
说明你真的看完了这个答案,你可能正在疑惑,这个答主怎么回事,看了半天,既没说是张,也没说是冯,而说的是“他”,
原因就是,“他”可以指代你心目中的人,这个“他”可以随着地理位置的变换而既可以是张在撒谎也可以是冯在撒谎还可能是张冯都在撒谎。原因就是:
如果批评不自游,则赞美无意义。
这个角度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