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理竞赛当中还有那么多人报质心这个机构呢?

发布时间:
2024-09-02 05:00
阅读量:
12

1.时过境迁,恶名自消

  质心的“恶名”,来源于早些年(2019年上北京晚报的“质心事件”),还有后续几年其宣传广告用“清北三成是竞赛生”,以招徕学生或家长报名。

   实际上,清北确实竞赛生很多,现在对竞赛生需求的高校,已从清北,蔓延众多985,211。从自主招生,强基、领军等计划来看,学竞赛依然存在一定性价比(至少比从08年到17年大砍特砍竞赛优惠的时期,要好过得多。)现在看,竞赛的趋势是升值,就算竞赛失利,后面还有强基等计划等着。

  质心早两年的恶名来源于推广竞赛“制造焦虑”,现在高考改革的形势已经转向,所以原本被扣帽子,硬套上的“制造焦虑”的恶名,被自动摘下,自然声誉恢复。

2.资源困局,线上资源是唯一选择。

  试问下,现在非一线非省会城市,线下有补物理竞赛的老师?二线城市或许有数学竞赛的补课老师,但物理竞赛老师绝对没有。甚至于,连公立学校的高中物理老师,都是水货,他们连高考物理都搞不好——还指望这种环境下,备战高中物理联赛?

  你想吃屁!

   现实的线下资源越少,相应地,线上的资源就越受欢迎。需求就摆在那里,线下不能满足,自有线上资源去满足需求。

3,资源优势,带来认知狭隘

  全省拥有竞赛资源的学校,不外乎一两所。偏偏正是这少数覆盖面下的学生,会觉得网课不如自己的竞赛资源——资源的富足,也会限制想象力,没想到吧。

  像下面图片的人很多,实际却很少,然而却在舆论中充当重要角色:

  这类人员,很少提及自己的高中学校,或者根本就不敢说出来。因为他们要忽律资源优势,以凸显自己“天赋”——实际,去掉其资源,也就那样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