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猎豹比一般的猫科动物更为亲人一点?

发布时间:
2024-09-03 17:36
阅读量:
49

狮子豹子老虎,一听就是猛兽,但有一种豹子被称之为猛兽之耻,那就是猎豹,又称打工豹。

猎豹虽然名字是后缀是豹,但和花豹东北豹等并不同,因为猎豹名字的前缀是猎。

所有以猎为前缀的野兽都是当人类宠物的,如猎狗、猎豹和猎鹰,都具备能辅助人类打猎的功能。

人类驯化猎豹辅助打猎具有悠远的历史。

在埃及公元前1700年修建的古墓里,人们发现了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壁画,里面绘有蓬特地区使者进贡猎豹的图像。

唐朝时期,西域把猎豹进贡到了中国,很快成为了皇室贵族们狩猎活动中的超级明星。

在唐朝章怀太子的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狩猎出行图》,里面明确绘有猎豹。

唐代古人甚至把猎豹放在了马匹的后面坐着,脖子上栓个绳子,带出去一起打猎。

而历史上对猎豹最为痴迷的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1542—1605),他在位49年,总共养了接近9000只猎豹,比如今全世界猎豹的总存量还多。

而在全世界的其他地方,驯养后的猎豹和人类一起打猎的古代绘画也比比皆是。

到了现代社会,依然有人在把猎豹当宠物,那就是中东的王子们。

这些中东王子再有钱,把这么大一个猛兽放在自己这么近的地方,甚至放在自己家里沙发上,不害怕猎豹突然暴起伤人吗?

还真不怕,因为猎豹被人类驯养已经有至少3700年以上的历史,但没有一起杀人记录,这是一种性情极为温顺的猛兽,同时战斗力也是猛兽之耻。

中东王子们很有钱,但并不会拿自己小命去冒险只为养个宠物。

猎豹是因为性情温顺才适合做宠物,不是因为猎豹的战斗力差,因为战斗力再差这也是猛兽,被称之为是猛兽之耻那是因为和其他的老虎豹子相比,这玩意拥有和猫一样的敏捷度,且体重增加十倍,如果在贴身状态下突然攻击人类,那任何人都是承受不住的。

你可以认为猎豹同时拥有狗的体格以及猫的敏捷,同时结合了两者战斗力的长处,确实打不过老虎豹子,但猝不及防之下近距离突袭人类那胜率还是非常高的。

但猎豹从来都不会这么做,基因导致了猎豹的性格非常适合做宠物,是豹子里面的天选打工豹。

豹子的速度非常快,但猎豹更是在速度这一领域走到了极致,是一个速度特化的物种,全身的所有零部件都是为了爆发最快速度而进化的。

为了能获得极限速度,猎豹的身体成为了流线型,脑袋特别小,导致咬肌弱且嘴巴小,为了获取极致的速度爆发猎豹还拥有很大的鼻腔,导致犬齿也特别小,这就导致猎豹的攻击力很低,猛兽之中的最低。

为了获取极限速度,猎豹几乎彻底放弃了防御,全身能减负的全给减了,皮毛很薄,脂肪和肌肉也特别少,甚至连骨头都很纤细。

下面这个是在野外大自然中觅食的猎豹,为了糊口每天都大量运动,把自己的肌肉锻炼到了极致的强大。

下面这个是被关进动物园的老虎,每天混吃等死,死肥宅一个,肌肉已经严重退化,你对比下两者的肌肉。

而在体格上,猎豹从幼年到成年,都和拉布拉多犬差不多大。

所以自然界中如果猎豹被老虎和狮子给摸到一下,那就是直接秒杀,而猎豹对老虎狮子的攻击连破防都做不到。

猎豹放弃了攻击和防御,但换来了可以在静止状态下3.2秒加速到一百公里的恐怖速度,这种速度让大多数小型猎物都难以逃脱猎豹的捕猎,让猎豹可以轻松获取食物。

因此虽然猎豹打不过狮子老虎,但占据了速度快这个生态位,过的也是非常舒服。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猎豹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速度,没了速度之后猎豹什么都不是。

所以猎豹极其害怕受伤,普通猛兽受点轻伤是不影响捕猎的,能吃几顿饱饭就有机会痊愈,但猎豹哪怕是一点点轻伤都会影响奔跑,从而失去捕猎能力,进而迅速死亡。

几亿年进化下来,猎豹的基因就全部替换成了那种拒绝和一切“看起来有战斗力”的动物进行任何形式的对决,因为输赢都没有意义,只要对方摸到猎豹一下那就能给猎豹带来死亡。

根据动物学家的统计,猎豹的捕猎成功率有40%左右,但捕猎成功后会有一半的概率被抢走猎物。

不管是狮子老虎还是鬣狗,只要有其他食肉动物靠近,猎豹基本都会选择放弃猎物,因为和重新捕猎相比,打架非常不划算。

一个公益组织曾经发布了一个视频,给救助的猎豹扔了一块肉,然后旁边的家养腊肠犬冲了上去直接把肉抢走了,面对弱小的腊肠犬,猎豹根本不敢抢回来,只在旁边委屈巴巴的左看右看,这可是正经的野生猎豹,面对家养的腊肠犬居然不敢动手。

这种极其惧怕受伤的天性,导致猎豹的攻击欲望非常低,对大体型动物一般绕道而行。

而人类这种体格,早就超出了野生猎豹的攻击“黑名单”范畴。

另外猎豹不是豹科动物,属于猫亚科,和家猫是近亲,而且是猫科里面唯二可以群居的生物,虽然猎豹的群居属于不完全群居,但在独来独往的猫科里已经非常罕见了。

因此如果能把小猎豹从小养大,那猎豹对主人是非常亲近的,群居动物都这样,所以猎豹具备仅次于狗的亲近性。

这就是中东王子敢把猎豹带到自己家里养的原因,可不是中东王子拿命去赌猎豹不会咬自己,而是确信猎豹肯定不咬。

最后猎豹还有个特性,就是只有在全速奔跑的状态下才会发动攻击和猎杀,因为猎豹的攻击力都是速度带来的,低速状态下和其他生物发生扭打对猎豹非常不利,只有当把自己速度提升到100公里/小时的时候猎豹才能发挥出自己完整的战斗力。

对于追求无伤攻击的猎豹来说,低于100公里/小时的时候,基本不会发动攻击,这就是动物摄影师们敢近距离拍摄猎豹的原因,因为猎豹发动攻击的征兆是很明显的。

正常猛兽都是距离越近越危险,但猎豹不一样,猎豹是越近越安全,因为贴身状态下是猎豹怕人,如果猎豹想要发动攻击那必定要缓缓后退,留出提速的距离。

因此猎豹很适合当宠物来辅助人类打猎,天选打工豹,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豢养猎豹。

这么看起来猎豹非常适合当人类的宠物,那为什么目前全世界只有中东王子在养猎豹,其他地方很少有人把猎豹当宠物呢?

因为猎豹需要极大的运动量,否则浑身难受,所以你需要给猎豹准备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很大很大那种,这种空间一般只有乡村和山区才能提供,而能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一般都是穷人。

而猎豹又是吃肉的,纯肉,拒绝淀粉,想养猎豹一天至少准备五斤肉,愿意花钱准备这么多肉的一般只有城里的富人,但大多数富人也达不到那种能在城市里准备一个足够让猎豹活动的空间。

能同时满足的,估计也只有迪拜王子了。

但这还不算什么,更困难的是猎豹无法人工繁殖,你哪怕在家里养几千头猎豹它们也不繁衍后代。

历史上印度的阿克巴大帝总共养了9000只猎豹,仅生出了一窝幼崽。

哪怕是现代技术,人工饲养状态下的猎豹生崽都是新闻。

全球首例猎豹人工繁育案例出现在2020年,哥伦比亚动物园花了15年时间研究才成功了这一次,用的还是体外受精技术,并非自然受孕。

猎豹只要被人工饲养了,那基本就等于死亡了,是绝对不会繁育后代的,哪怕和主人再亲都不会乖乖去繁育后代。

这也是基因决定的,因为猎豹的求偶交配方式非常非常特殊,所有猛兽里最特殊。

想让猎豹发情交配,需要雌雄猎豹互相追逐几十公里乃至于几百公里,耗时几个星期乃至于最长3个月之久,雌雄猎豹才会开始发情,然后进行交配,是货真价实的:

你追我
如果你能追到我
我就让你嘿嘿嘿

动物学家估计这是自然进化中雌性猎豹对配偶的筛选方式,只有速度足够快的雄性猎豹才能通过筛选进行繁育,确保后代的速度可以越来越快。

但这种交配方式所需要的空间之大,是任何人类富豪都无法提供的,想繁殖猎豹所需要的空间是整整一个动物保护区,不管是家庭饲养还是动物园饲养都是不可能提供的。

这直接导致了人类不可能繁育猎豹,想补充圈养猎豹的方式就是从野外捕捉猎豹幼崽,养死一只捕捉一只,再养死一只就再捕捉一只。

猎豹一旦被人工饲养就注定不会有后代,看起来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

这首先导致了人类无法在大量繁育中定向培养猎豹的基因,猎豹身上那些对人类“有用”的基因无法被留存并强化,同期被人类驯养的猫狗早就被人类培育出了无数的种类,亲近度被定向大幅提升,因为不亲人的都被淘汰了,但猎豹永远只能从野外捉,身上能带什么基因完全随机,人类永远无法定向培育。

猫狗能这么亲人,几千年的定向培育有很大功劳,猎豹能这么亲人,那完全是天生的。

如果能对猎豹进行几千年的定向培育,培育出的猎豹不仅可以更亲人,甚至淀粉等人类食物也应该都可以吃了。

然后就导致了猎豹的数量稀少,人工繁育幼崽和从野外捕捉幼崽那完全是两个难度,毕竟猎豹再差劲也是猛兽,所以哪怕是古代猎豹幼崽的价格也非常昂贵,远远贵于猫狗。

刚才说了,因为猎豹特殊的繁衍习惯,所以被人类驯养当宠物的猎豹,看起来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哪怕主人精心照料到猎豹老死,实际上也属于对猎豹的杀害,因为人工饲养状态下再精心照顾的猎豹也不会有后代。

2014年,猎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目前全球的猎豹数量仅剩7100只。

而猎豹的温顺,只是对主人温顺,对于陌生人而言猎豹再怎么样也是猛兽,猎豹的攻击欲望再低也不是零,吃饱了还好,但饥饿状态下就不好说了。

流浪猫饿极了最多吃点鸟,流浪豹那可就很吓人了,鬼知道饿急眼了它会吃什么。

而猎豹的功能性就是帮助人类捕猎,这对于古人来说还有点用,对于现代人来说完全没啥用,只是养在家里当宠物的话,除了稀奇,在提供情感价值上是比不过猫狗的,毕竟后者已经被人类定向培育筛选了几千年。

所以也就只有中东王子养猎豹了,用途也是纯炫耀,

不过猎豹确实是很适合当人类宠物,纯野生幼崽直接养大就能和人这么亲近的猛兽,猎豹是独一份。

这个物种太特殊了,哪哪都特殊,唯一缺点是种群数量太少了,濒临灭绝,扩大其种群数量保存其特殊基因成了最高需求。

等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轻松繁育猎豹之后,说不定这种从古至今都是顶级权贵玩物的猎豹,也能走入平民百姓家当一当宠物。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

原文:打工豹,猛兽之耻,能当宠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