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种怎样的体验?
高二时,学《琵琶行》。
当时搞课改,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
有个同学说:这琵琶女就是事儿多!她一个歌女出身,嫁了个有钱的老公,还欲求不满?
这话引起众人喧闹。
另一个同学还说:白居易也一样,他一个当大官的,还发牢骚,让那些比他官小甚至普通老百姓还活不活?
班级内,讨论声沸腾。
当时班主任叫老马,北师大毕业的,很儒雅,可谓丰神如玉,三十来岁的样子,总是带着温和的笑。
他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然后,他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话来。
只留下了一句。
“你们还小,不懂。”
不懂什么?
老马没讲。
但我可以清晰感受到他情绪的突然低落。
像是有什么鲠在喉咙,却还是被他生生咽了下去。
今年年初,我从北京回乡过年。
我突然想去看看曾经的母校。
在散步途中,偶遇了骑着自行车的老马。
他一眼认出了我,很是开心。
听说我在北京,他的眼睛亮了起来,拉住我不停地聊,海淀、中关村、五道口……话匣子决堤了一样。
我们散步倦了,便坐在柏油路边的长椅上。
我说:老师,听说你是北师大毕业的?
他说:是啊。
我说:为什么不留在北京呢?
他说:那里不是你想留就可以留的。
老马的故事很俗。
当年老马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豪情万丈,毅然拒绝了家乡选调,选择留在帝都打拼。
五年过后,被现实捶得鼻青脸肿。
不但没攒下多少钱,买不起房车,就连在大学认识的女友,也跟一个本地土著跑了。
最终,老马黯然回乡,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这种故事昨天后,今天后,明天还会有。
他说:你还记得以前你们学的《琵琶行》么?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他的感情。
生物学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人体的发展不是斜射线,而是一个抛物线。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历经巅峰过后,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精力头脑甚至心气一年不如一年的残酷现状。
年轻时,老马抱着一腔孤勇在大城市拼搏。
那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北京户口。
可他还是能精神抖擞地一往无前,熬着夜也不怕,因为在他眼中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可随着年纪渐大,体能和精力渐渐不如往昔,曾经可以熬个通宵的他,变得十分疲倦,曾经可以踌躇满志喝着啤酒撸着烤串,可如今却要考虑前途家乡还有父母。
直到后来,心气渐渐被磨平。
他终于意识到,属于他青春的诗和远方,都要消逝了。
于是他回到了家乡。
找了一份饿不死但也没什么前途的工作。
娶了一个他并不喜欢但也谈不上讨厌的妻子。
然后将未来的所有岁月,都机械重复地过成了一天。
曾经和狐朋狗友推杯换盏吹牛打屁的老马,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又何尝想到多年后的他,会挺着啤酒肚在一个小县城里浑浑噩噩蹉跎过了半生?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突然就理解了老马当年的沉默,也理解了《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但凡见识过北上广的繁华和豪奢,就很难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里甘于平凡。
这无关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只是当事人的一种情绪感受,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感受。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年轻时的老马,又何尝没有在凌晨两三点,自己在北京的兄弟们在闹市区撸串烧烤,然后找个KTV,勾肩搭背,你唱你的天高,我唱我的海阔。
可如今教完书下课,骑着自己的自行车,找不到任何可以与他思想匹配的人一起撸串,小地方的KTV到了三四点也不是打样就是歇业,只好回家去照看老婆和孩子。
回想起年少的梦想,两相对比,这种落差感,只有懂的人能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千两百年前的那一场夜宴,在场的中年男士数不胜数,但只有白居易才可以理解琵琶女在说些什么,在感伤什么,而没有冷嘲热讽。
因为只有他们见到“京城”是怎样的。
也历经过曾经呆在京城中那个“青年时的自己”是怎样的。
所以,只有他才能懂她。
这也就是当年老马听到满座对《琵琶行》的嘲讽之声,并没有解释,只是留了一句:
“你们还小,不懂。”
是啊。
那时候的我们当然不懂。
我们就像夜宴中的其他官员,听不懂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惺惺相惜,没准还会在猜测他俩是不是看对眼儿了。
毕竟有些感情。
没经历过的人,怎么讲都不懂的。
可懂了又如何?
琵琶女,白居易,老马……
他们早已不再青春年少,灵魂的韧性和身体的机能早就不复当初,只能拖着中年的躯体缅怀他们的北京和长安,缅怀那些再也不会回来的曾经,并要带着这种感情一直走下去直到死亡。
中年人的悲哀,在这一刻臻至无言的顶点。
北上广是这样的,千年前的长安也是这样的,从不在意谁来了谁走了,也不在意自己无意间留下了谁的青春。
它们只是静静的在那里,在那里繁华鼎盛,漠然地装载着一批又一批充斥着梦想和寻欢作乐的人而已。
其实说的这么文艺,我都觉得有些伤感了,这时候我就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个我们班的同学,他就是当年说:“白居易怎么那么不知足”的人。
当然,这也能够感受出来,他应该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但是人总会变得,不是吗?
当年高中毕业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跟别人一样凑凑家里的钱上个三本,而是决定提前步入社会,大一那年,我见到他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四处定位发朋友圈。
后来却经常见他在朋友圈发一些梦幻西游相关的朋友圈,例如:“军火预定,10车150级武器,有兴趣的找我。”好家伙,当时我想着这小子怎么搞开这些事情了?
由于但是我们俩关系还行,毕竟这小子真的很滑头,而且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根本没有一点恶意,反而会很热情。
后来我们两个人聊天才知道,原来他高中毕业之后,去南方认识了个老大哥,当时老板就是想给自己找个游戏代练,每天就是上号刷刷经验,师门啊、成就啊、反正是能刷的就刷,慢慢的他就接触到了这个大哥的其他队友,从一开始的一个号,变成了五个号,然后成为了一个团队中类似于管家的角色。
当时他就想,既然在哪儿都可以玩游戏,那为什么不回老家呢?
说实话,他这个想法成就了现在的他。由于他在梦幻中接触的这批人消费能力特别高,哪怕是帮他们整理东西,他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就在那个时候他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他就利用这些大哥们的人脉以及自己对于游戏的了解,在我们本地开了工作室,赚了点钱,然后投资其他项目,最终平稳落地。
用他现在的话来说:“我就是那个白居易,我能接触到皇帝,也能接触到平民,但我真的很满意,赚钱嘛,不寒碜,我把自己跟家里人照顾好就行了。我也没想到,游戏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果然大家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自己命运的齿轮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了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