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听听你们最近想通的一件事嘛?

发布时间:
2024-03-31 16:35
阅读量:
22

近来看了不少民国要人回忆录,各方都有。

发现迷茫是人生的大部分现状,这些要人也不例外,形势变化太快,很容易被甩掉。

但是能活到写回忆录的要人,大多都是环境适应能力强悍到骨子里的人物。

比如找部队没路费了,就伪装劳工做苦力凑路费。

比如初到国外外语半懂不懂的情况下,就敢照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文章和著作,而且翻译得还不错。这份毅力和胆量真心绝了。

比如留学留到一半,带来的钱不经,花完了,一边半工半读自己做饭,一边找到成立互助组织,找到渠道去莫斯科留学。

比如岗位变动,带兵的离岗后,做新闻记者也能做出名堂。当小学教员的做起军事长官怎么一边学一边打,还越打越好。

其实他们的人生中,有充分准备的时候太少了,大多数如你我一样都是突如其来的遭遇战。

面临遭遇战,这些要人也没有小说传奇里写得那么一开始就神勇无比,

刚开始也是愁苦,但是好在没有忘记欢乐。

心理建设大抵是这样,现在很不利,愁苦再多也是给自己自找没趣,给自己先不痛苦。

所以愁苦过后是心理积极学习新的岗位和阶段需要的知识,既不怕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怕别人说年纪大。

虽然总是学习和实践都很认真,但是心中对胜负并没有一般人那么强的胜负心,充分接受自己肯定遇到的一切发生的状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了?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天赋异禀,是民国时痛苦和绝望太多了。

要人们回忆录里提到身边的亲朋好友饿死,病死、牺牲的不计其数。

被背叛,失学,被辞退,被流放,被通缉,坐牢那都是家常便饭。

简直是噩耗连着噩耗,灾难连着灾难。

有的是几年来一轮,有的时候是一个月来几轮。

民国要人们平均每人都有过二到三次要病危通知书的大病。

在这种生离死别的常态化经历下,

人的心胸不宽广一点,老怄气,都能把自己气过去。

往往是来不及伤心和悲痛,就要继续到下一个战场(岗位)从零开始的作战。

所以就不给自己找不痛快,不折磨自己了。

反而总能学会苦中作乐,比如学学吹口哨,唱唱歌,练练书法。

心态从容,因为知道一切都会变,所以不执着眼前的得失。

但是做事学习的时候,很用心。

挑灯夜读都不算什么,能够一晚上上赶出一整个版面的文章。

甚至为了某些军事著作,开读书会,书从香港一卷一卷寄来,在战争间隙,百忙之中也要抓出时间一边研讨,一边分析形成结论。

可能先开始一张白纸,也敢壮着胆子边学边做,现学现卖。

后来他们也总结过,大部分岗位技巧并不多,识文断字的人,经历过几次,用点心都能做好。

越是自己吓自己,吹毛求疵的,动不动伤春悲秋的,基本上都被历史淘汰了。

这些要人的思想体系和心理范式起码都有十种以上,

每一种思想体系都相当于在大脑中安装了一个操作系统。

这些操作系统比如尊师重道的儒家,深文周纳的法家,遁世的老庄,外柔内刚的黄老,兼爱侠气的墨家,心学与理学,博弈论高玩的兵家,这类中国哲学大多熟悉。

国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布尔什维克等等,

另这些要人,多多少少都习过武练过拳,三五个人近不了身的不少。个别还是武术名家的弟子。

懂得一些基本的药理知识,能采中药治一些简单疾病。

懂得保健,类似于静坐和站桩还有五禽戏这类操作。

除此外,对于会党袍哥青帮这类江湖人士的封建帮派价值观也是熟悉,能套话能交换情报,黑话切口都是信手拈来。

这样庞杂丰富的“操作系统”,

再配合上极为丰富的社会实践,

粗略算了一下,这些要人人生中光行业和职业起码都换了五六种以上,

下过最基层挖煤磨豆腐,所以世态炎凉,他人的拜高踩低和阴谋算计,都亲身经历得太多太多了。

所以无论是表面是多么粗枝大叶的,还是易喜易怒的,内里都是谨慎、小心、细致的。

形势和境况翻转太快太急,执行任务的时候从堂前客转眼变阶下囚那都是不是稀罕事。

不过即使下了狱,还是不忘记学习,脱人寄来书籍,一边看一边写文章,甚至学习国外语言。

这样的人才,上能应付国学大师可以当面辩经,下能和江湖上的红花双棍交换情报,中可以行商当记者做老师。

没办法,社会各阶层的思想体系都各有不同,不接受如此丰富的思想体系作为多元的“操作系统”,有时候遇到这帮人,你就很容易当机。

这和智商无关,这和人生实践和阅读书籍有关。

这些人可以在马背上学,可以在行军上学,也可以在监狱上学。

把学习和进步贯彻到生命里,而且一定是只要工作需要的,就马上学,立刻学,绝不犹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