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人们开始质疑登月的真实性?

发布时间:
2024-04-07 01:07
阅读量:
25

因为这一代中国网民是幸福的,他们大多数能亲身回忆的1980-2020年代给他们的印象是身边的一切都在进步,“我爷爷走路上工,我爹骑车上班,我开上小轿车了”“我爷爷赶驴车出远门,我爹坐火车搞串联,我坐上大飞机了”“我爷爷粗粮都吃不饱,我爹总算能吃饱了,我现在顿顿有肉”“国家以前只能学苏联人造歼五,模仿美国人搞和平典范,现在能靠自己造歼20了”。

于是在这一代中国网民的亲身经验看来,一个国家,一段历史,如果不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就有了知乎上吵的最沸沸扬扬的两大阴谋论:“西方伪史论”和“登月造假论”。因为根据这代中国人的经验,如果一个文明四千多年前可以堆出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那么两千多年前他就应该能堆出两百多米高的金字塔;如果一个文明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能造出几十米跨度的穹顶,那么她在一千多年前就应该能造出一百多米跨度的穹顶;如果一个文明几十年前能登陆月球,那它现在应该就能登陆火星。

所以,既然不存在两百多米高的金字塔/一百多米跨度的穹顶/登陆火星的马呆萌,那么古埃及/古罗马/美国登月就一定是谎言。

在当代中国人的直觉里,进步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以至于他们忽略了社会与文明是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的。

比如阿房宫,根据出土遗址判定建筑尺度远大于现存的故宫。再比如郑和的宝船,在辉煌的七次远航后竟然在工程学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以至于现在关于“宝船到底有多大”还是能吵出狗脑子来。

但这说明阿房宫(的工地)和宝船从来不存在么?这只能说明中国人后来再也无法为了纯粹的政治目的,不计成本的完成一次这样的项目罢了。在“为了政治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突破建筑/造船技术”上,中国人“退步”了。

阿波罗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郑和下西洋”。政府为了纯粹的政治目的(明朝宣示对东南亚的朝贡体系主导/宣示美国对苏联的科技优势)不计成本的进行技术突破(建造巨大的宝船维持远航/开发土星火箭阿波罗飞船),最后在政治支持消散后树倒猢狲散(永乐驾崩/美国人烧不起钱了转投航天飞机)。把这些不计成本的工程社会资源勉强拼凑在一起的财政力量一旦消散,依附于下西洋/登月的各项产业马上各回各家各发各财,于是关于宝船的技术细节在历史记录中变得极为混乱,而明朝在之后的东亚海军历史中也再没有表现出“宝船巨舰”这样的技术能力。而几百年后,哪怕人类已经有极强的科学技术记录意识,“阿波罗计划”这样巨大的项目,因其牵扯了航天局以外的太多产业太多项目,一旦项目停止,资金停付,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巨大的记录混乱和供应链断裂。依附于宝船和阿波罗的众多项目和技术,能各自转化赚钱的自然各自发财去了,但把他们强行整合在一起搞纯赔钱项目的政治力量却一去不复返了。

您能凭着明中期猖獗的倭寇,和明晚期水师与日本水师在朝鲜一言难尽的战绩,就断言明初宝船下西洋就是谎言么?您能指着当今一年几百亿预算的NASA旗下SLS令人感动的开发周期,和一年才几十亿美元预算的中国航天“进展缓慢”的登月计划(中国航天很对得起这不忍卒视的预算了),就断言当年一年上千亿美元(以当今美元计)预算的NASA根本登不上月球么?

马三保留在南洋的石碑和尼强手留在静海的旗帜就伫立在哪里,不管人们怎么断言。

以这一代中国人的经验,根本人无法想象一个产业几十年过去了竟然没有大的进步,但他们也没法想象,冷战的疯狂对于高新技术的刺激是多么的不计成本,美国人和苏联人发了疯一样攀登各种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高峰。而中国真正高速发展起来的九十年代,正是冷战退潮的时代,当“科学的春天”在中国方才真正开始的时候,美苏之间火热的“科学之夏”和丰收的“技术之秋”的已经落幕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正好和冷战后的“科技退烧”重叠,一进一退,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现在的中国做不到,现在的美国做不到,那么以前的美国一定也做不到”的错觉,就好像一个庆长年间的日本人,想着这几十年来日本人安宅船铁甲船的进步,再看着露梁海峡中明朝水师舰船虽大也不过如此,便想当然觉得永乐年艨艟万人下西洋的盛景一定是妄言了。

但这一代中国人回忆中“颠扑不破的进步”终将会结束,倒时中国的网民们可能会用新的眼光去审视“西方伪史论”和“登月造假论”了。我们这个俄罗斯造图160需要考古,美国空军得逆向工程B-2的时代,弄不好是会被后人概括成“后冷战科技吃老本时代”的。

毕竟在大英帝国最鼎盛的维多利亚时期就已经就有英国人意识到,进步和发展不是永恒的。终有一日,来自新西兰的异乡访客会坐在伦敦桥的废墟上,望着圣保罗大教堂的残骸,仿佛今人凭吊罗马的邱墟一般。

珍惜进步的回忆罢

而那时候,朴茨茅斯的船坞里,怕是也造不出无畏号了。


又及:

有知僚议论:

“好像你把目的和手段搞混了。

阿房宫和宝船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宫殿和远洋航行吗?今天想实现不要太简单。

同样载人登月是目的,美国50年前有办法能登上去,随后他们航天科技领先了50年,怎么反而不会了?”

那请容在下打个比方,早年间永乐皇帝大手笔,肯花重金造大宝船,风浪中如履平地,所以七下西洋功成名就。现在万历皇帝抠抠搜搜只肯出永乐朝十分之一的预算打算再下西洋宣我国威,所以要求设计一种新式船,要求又便宜又能抗远洋风浪,结果南京龙江厂自永乐驾崩后一百多年没再造过远洋大船了,一直靠造些近岸的商船维持,又引进了一些西洋技术尝试搞软帆三角帆啥的。现在就算北京肯出大钱重造大宝船龙江厂也得画个几年拾掇图纸整理船坞预备材料雇佣工匠才能再给您整条宝船出来,结果当今北京不仅出钱少还要求出能省钱的新设计,那龙江船厂的大国工匠们就只能磨洋工拖着开发周期慢慢试了,拖到清军入关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阿房宫。。。如果哪个明清皇帝要求把故宫修成阿房宫那个规模,工部和户部是弄不好会用集体自杀以死相逼的。。。很多事情不是您轻描淡写一句“不要太简单”就可以实现了的,都是要花真金白银和时间的。哪怕用上全套现代建筑技术,贵州几个县城盖“仿古”奇观的成本都是可以轻松花掉中国航天几年的预算的。。。

所以,如果弟兄们真的想开开眼:


又有知僚指出:

“航天有个鬼出路,月球火星上啥都没有,可预见的未来,载人航天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极小,反而是军事技术民用化潜力更大,计算机互联网都是军事技术民用化的成果。”

的确有些道理,这就是为何在下说美国登月就是下西洋一样的纯政治任务(下西洋的商业收益极低),现阶段航天的商用价值还是集中在轨道而不是在深空,而靠官办的皇家海军和宝船舰队虽然能烧钱搞原始技术积累,但是成就不了大航海时代的规模的,真正搞大航海时代还是得靠马一龙这种东印度公司皇家海盗一样的自负盈亏能赚钱的的企业。

但问题是,在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俄国人,印度人。。。)看来,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本来就是一种“国家门面”,和历史上的“建筑奇观”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中国人既然没有登月,面子上就是输给美国人了,所以大家才吵着说美国人没登过月,仿佛这样就很有面子了。但当国家给航天部门这点美国人十分之一规模的打发叫花子的预算的时候,他们又都装没看见,或者又开始念叨西部人民在吃草了。。。其实就凭着中国航天现在这种一言难尽的待遇,能搞出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特别是火星探测,简直就是奇迹),赶不上美国人几十年前发了疯一样烧钱的成果才是很自然的。结果现在感觉大家对中国航天和对中国足球似的,所有人都恨不得国足能十年内就能拿下世界杯,但所有人又都不肯让自己孩子踢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