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立场,单从军事上看俄乌谁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全文有点长,先写结论吧。俄罗斯在政治和战略上可以说一败涂地,军事上的劣势不算很大,但长期前景并不让人看好。
军事毕竟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克劳塞维茨的名言两百年来一直都是真理。战争通常也是达成战略目标(外交和政治目标)最后的办法。
故完全抛开政治只讨论军事不现实,而且只考虑军事不考虑政治得出的结论或许是一个虚假的空中楼阁。
例如德二,日俄战争中的俄国,苏联在最终失败之前都具有极强的军事实力,这三者出在战略上的问题就明显比军事上的问题多出很多倍。(日俄战争俄罗斯帝国内部出了很多问题,阻止了俄国继续投入陆军把战争打下去;而美国参战之前同盟国本来军事上有优势,例如占着大半个比利时,全部塞尔维亚和部分法国城市,德国完全有机会去和谈,如果在美国加入协约国之前就击败俄国,德二甚至有取胜的可能;苏联这种超级大国的解体明显主要是由内部问题导致的)
而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虽然俄国遭遇了惨败,伤亡近50万,沙皇尼古拉一世死因不明,克里米亚被英法联军攻陷。但俄国成功利用几个敌国之间的矛盾,在合约中没有割地,后来又在转向亚洲之后征服了中亚,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从大清那里捡到了外东北,在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中暴打土耳其,在国内因为去农奴化改革大幅提升了国力。所以俄国虽在克里米亚战争输得比较难看,但又在之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获利颇丰,也称得上是不胜而胜了。
回到正文聊俄乌吧
从政治和战略上来看早就是乌胜俄败的结果了,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的一个月其实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俄罗斯已经在事实上彻底失去了乌克兰这个掌握了三百年的势力范围。
乌克兰的现代民族意识已经形成,而俄乌战争之后百分之90的乌克兰人都不会再纠结自己是乌克兰人还是俄罗斯人这个问题,乌克兰未来最终会实现去俄语化,在战后加入欧盟的概率超过9成,加入北约也有5成概率。
对照以前就知道俄罗斯损失有多大,一开始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亲俄派即使不如亲欧派,但乌克兰也不想和俄罗斯敌对。举例来说吧,俄罗斯大型军舰的燃气轮机,运输机的发动机不少是乌克兰提供的(2014年之后才停止),俄乌两国有人口自由流动的协议,相当多使用俄语的乌克兰人倾向于向俄罗斯移民,乌克兰通用俄语(4成人口左右),泽连斯基是俄语圈第一喜剧演员,长期在俄罗斯打工。乌克兰从来就没说过要收回塞瓦斯托波尔(苏联解体分家产的时候定好的),俄罗斯只要卖点天然气很容易租借这个港口。
也就是说2014年之前乌克兰这块地上的自然资源,工业资源,人力资源俄罗斯想用就用,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分不清自己是俄罗斯人还是乌克兰人或者认为自己即是乌克兰人也是俄罗斯人。 而现在乌克兰已经彻底选择了反俄这条路,去俄语化是大概率的一件事,未来还会加入欧盟甚至是北约。所以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势力范围,在乌克兰民族意识彻底形成的情况下俄乌合并这个设想已经彻底不可能了(原本俄乌合并确实有可能发生,因为俄白乌都是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通用俄语,亲俄派接近一半,如果2014年俄罗斯下手狠一点直接奔着占领全境去,结果很可能类似于1938年的德奥合并或者1939年的吞并捷克)
俄罗斯在战略上失败的第二个依据是瑞典和芬兰加入了北约。俄罗斯崛起为一流强国的道路上曾经有过三个历史宿敌,分别是瑞典王国(包括挪威,芬兰,爱沙尼亚和圣彼得堡),波兰立陶宛联邦(包括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和西乌克兰,中乌克兰),奥斯曼帝国(1550到1650曾经可算世界第一强国)
俄罗斯能依次战胜三个强敌的主要原因这三货彼此之间是敌对关系。波立联邦(瓦萨王朝)想要瑞典的王位,在北方战争中帮助彼得大帝和瑞典作战,波兰和奥斯曼亦是死敌关系。如果历史上处于巅峰期的瑞典,波兰,奥斯曼联合在一起反俄,那俄罗斯根本就不可能崛起为欧洲一流强国。很简单,因为一个不冻港可能都抢不到。而北欧四国组建联军,瑞典,波兰,土耳其三个上古宿敌同在一个军事联盟(北约)里面,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从来没面对过的情况。可以说俄罗斯西面的环境已经倒退回了300年多前,甚至还不如彼得一世那个时代。
鉴于俄罗斯一开始的目标是替换泽连斯基政权为傀儡政权,乌克兰全境去军事化,至少吞并半个乌克兰以上的领土,所以乌克兰保住独立其实就可以算胜利。
从军事上来看俄罗斯只有能威胁到基辅和哈尔科夫才有机会迫使乌克兰签城下之盟,而俄罗斯最近一年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已经公投的四州(除卢甘斯克外均不完整)和克里米亚能否保住也是个问号。所以从政治和战略上明显是乌克兰赢了。
回到题目,分析军事上的问题吧,不妨加上欧洲,英国和美国也作为分析的对象,这样会比较完整。
乌克兰
尽管优势不明显,但乌克兰显然是处于上风的,因为自去年6月以来乌克兰驱逐了哈尔科夫州的俄军,也收复了赫尔松这个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占领的唯一一个首府(卢顿市和克里米亚半岛在8年前早就丢了)
现在的俄军已经不怎么拥有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了,最近一年唯一一次主动发起的大型战役是瓦格纳打的。不过事后证明了这种团练是把双刃剑,普里戈金生前隔三差五要弹药,但没人知道是用来兵变的还是用来打乌军的。瓦格纳事件同时也重创了俄罗斯国内的凝聚力,很多人可能都看出来了普金面临着继承危机,或者很多势力都盯上了下一任莫斯科大公的位置。现在普金能怔住场子,但未来就不好说了。
俄军不愿大规模进攻的原因或许也是知道己方在情报信息系统和北约差距比较大,所以在运动战阶段打得很差(我们不知道战损和伤亡,但俄军自己肯定是知道的),才干脆采取了拼消耗(结硬寨打呆账)这种不追求全胜的方式。
俄乌战争开战以来俄军阵亡的少将以上高级军官并不少,好像去年6月就突破两位数了。
乌克兰曾经是世界前十到前十五的武器出口国,继承了前苏联四分之一左右的工业精华,就算没有欧美的直接援助其实乌克兰也能生产大多数种类的现代武器,炮弹和子弹的产能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乌克兰是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于cn,而且又很长时间偏重于军事工业,加上科技原因,最大产能应该不会弱于一战时期的英法)
例如乌克兰自己的海王星导弹击沉了莫斯科号巡洋舰,而且确实造了不少射程达到1000公里的自杀式无人机。
如图所示,挨炸的普斯科夫机场,恩格斯机场就距离乌克兰相当远,比到莫斯科远得多。所以理论上如果乌克兰可以大量使用廉价无人机攻击一些易燃易爆或者比较昂贵的目标,例如油库,加油站,机场,发电站这种地方,确实可以给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一些损害,至少可以让越打越富这种无厘头的理论破产。
如果算极限一点乌克兰甚至可能拥有制造洲际导弹的能力,新西伯利亚,伊尔库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这种地方也不是完全就打不到,只不过造价贵又打不准的玩意注定不划算。总结一下乌克兰的军事工业至少应该不弱于朝鲜和伊朗,比苏芬战争时期的芬兰也强很多。所以指望乌克兰彻底失去工业能力,被俄军在装备上彻底碾压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的人口超过5000万,而即使人口流失了30年,2021年的人口也是4400万,俄占领土的人口大概在700万左右,战后移居没回去的人口大约有600万。所以基辅政权能控制的人口仍然在3000万左右,由于18岁到60岁男性公民不能出境(出境的难民主要是女性),所以乌克兰实际的征兵基数应该在3300万人口以上。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庞大的,因为二战芬兰也就300万人口,朝鲜战争时期的北朝鲜只有800万人口。
乌克兰二战时期有3000万人口,一共有超过600万人加入了苏联军队,超过200万人阵亡。所以乌克兰现在的极端征兵上限可能在1000万左右(以色列在300万人口的时候也拉出过四五十万军队,拿破仑打了10多年仗法国的阵亡人口就在100万左右。一战法国累计动员了880万人,除殖民地提供了100万之外,其他都是4500万本土人口里面动员的男性。如果真搞极限动员应该可以把16岁到66岁人全变成军事人员,真老年人不上一线搞搞后勤开下各种车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乌克兰的总兵员数就现在这种消耗战的打法要打50到100年才能耗完,但考虑到每年都有新出生的人口,所以实际上兵源根本耗不完。历史上就没有任何一个2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打到过兵力彻底枯竭这种程度。北越,北朝鲜这种虽然伤亡极大,但是感觉一直都战意高昂就没怂过。巴拉圭,布尔人这种是属于是基数太小,而二战法国(本土)波兰,东巴基斯坦这种属于是领土全部都沦陷了。
所以俄罗斯想彻底打赢这场战争,只有占领乌克兰包括主要城市在内的6到7成领土一种选项,通过消耗战的打法逼迫一个实控人口超过3000万的国家投降是绝无可能的。
乌克兰也不是没有靠谱的后援,虽然法德喜欢通俄,美国可能也不想让俄国崩溃(原因后面再解释),但英国,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这几个国家是真想要俄国命的,尤其是俄军在已经表现出连乌克兰都打不过的情况下。这种乘其病要他命的潜在期望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波兰在二战中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600万),波罗的海三国在俄国那里的损失比例并不亚于二战波兰,英国自欧洲七年战争开始和俄国对抗了差不多250年(19世纪20世纪的很多事件都和英俄上百年的博弈有关),而现在终于有了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俄国军事威胁的机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几个国家或许真的会愿意牺牲40分之一到20分之一的人口(报九世之仇的机会可相当难得)。像波三小加波兰就有4500万人口了,英国差不多接近7000万,再加上乌克兰,这个新华约(开除苏联)加上英国和乌克兰在人口上也不逊色于俄罗斯多少。而如果算广义上的英国(加澳新)不管是人口还是领土都和俄罗斯一个级别,经济总量约为cn的四成(俄罗斯的四倍),所以英国可能压根不会畏惧当代俄国这个已经削弱过很多倍的历史宿敌。
从战线上来看,乌克兰也说不上失败,因为去年二月二十四日战争爆发之后到现在其实就丢了马里乌波尔一座大城市(赫尔松被夺回来了)
乌克兰会丢失南部沿海主要是战争刚开始一个月,防御重点都在北线(基辅,苏梅,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南线缺乏兵力的缘故。这其实也是类似于弃卒保车的一种战略,除了马里乌波尔被围歼了两个半旅之外,乌军在其他时候的操作并无失败之处。
打仗本来就是要死人的,弱国对阵强国如果打巷战正常情况下本就是一种拉平双方差距的机会(开展之初多数人认为以俄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部队数量优势,乌军会在野战中一败涂地),所以一些说乌军打城市战属于失误的这类指责其实无从谈起。因为如果俄军很强,那打巷战将是乌军消耗俄军的好机会,而如果俄军很弱,巷战也不是不能打对吧。俄军的强弱也不是乌克兰决定的,军队毕竟守土有责,不畏惧比较残酷的战斗本就是正面的态度。
而反攻也本就要付出代价,历史上就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反攻,苏联反攻纳粹德国时候巴格拉季昂行动,右岸乌克兰战役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尤其是右岸乌克兰战役,苏军的损失比德军大得多。而一次完全成功的反攻,经常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例如滇缅战役,诺曼底登陆,西西里战役,准备的时间就相当长,所以乌克兰确实不用急于反击(反击肯定不只是一次),这点北约国家应该也是清楚的。
乌克兰要想反攻目前来看还是采取的向亚速海推进这个战略,一旦达成这个目标,乌军就可以切断赫尔松州,克里米亚俄军和本土的联系(克里米亚大桥已经证明不太结实),如果第一目标能实现第二个目标是克里米亚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卢顿靠近俄罗斯本土,又是口袋形状,自然是克里米亚更好打一些,最后应该才是卢顿两州。
欧美部分唱衰乌克兰的声音有可能是烟雾弹,并不能全信,因为欧美一直在给乌克兰军事援助,从武器种类上来说也在层层加码,这是欧美一直在做的事情。去年早些时候,欧美都一直否认会给坦克,现在不仅给了坦克,又给了防空系统,巡航导弹,连战斗机都在路上了。所以这些国家唱衰乌克兰,包括不想提供武器,大概率是一个不在明面上刺激俄罗斯的烟雾弹,而方便的则是在背后继续递刀子,而且可以越递越多。(就像美团明面上表态说支持一个cn政策,暗地里面倒是可以通过对台关系方案,现在好像允许了一些机构挂“五色旗”,这就属于经典的表面一套背后递刀的操作)
泽连斯基的乞讨策略也比较成功,乌克兰作为一个GDP不到2000亿美元的国家(战前),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500亿美元左右,2021年的军费开支也就刚到100亿美元,而去年乌克兰接受的援助就在1000亿美元左右了,今年可能是1.5到2倍。所以乌克兰的经济很难崩溃,泽连斯基多半也有足够的钱去发军饷和阵亡抚恤金。欧美如果一直坚持援助,乌克兰在经济上一直打下去确实不成问题。
俄罗斯
俄罗斯在去年经历了北线的大溃退,南线和东线一些不错的进展,以及下半年的赫尔松转进和哈尔科夫溃败,今年虽然在阿特木斯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瓦格纳事件也让俄联邦高层在国内的声誉受到了重创。虽然俄罗斯在增兵之后稳住了已经显著缩短的战线,但总体上来看俄军在军事上还是算比较失败的,原因如下。
(1)战争目标订得太高(乌克兰不存在,泽连斯基下台,去军事化),如今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
乌克兰也一手缔造了很多乳俄笑话,例如莫斯科号潜艇,去年3月底的直升机越境袭击,别尔江斯克登陆舰挨炸(弹道导弹历史上第一次命中军舰),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断两次,克里姆林宫被无人机袭击,恩格斯机场,普斯科夫机场,在白俄的机场也被无人机袭击。这种曾经高调宣传的侵略战争打成这样,可以说堪称身败名裂了。
(2)这场仗原本俄罗斯是可以取胜的,主要有三次特别好的机会。
第一次是2014年,如果普大帝不畏惧欧美,找亚努科维奇直接要一个授权出兵占领乌克兰全境。说不定俄乌合并这件事就成了,而即使不吞并乌克兰,也可以扶持一个类似白俄卢卡申科的一个完全亲俄的政权。当时的乌军也就一年20亿美元军费,相当于韩国的20分之一,而且内部很多人亲俄,可能真的只是一栋破房子罢了。
之前已经说过,原本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乌克兰人分不清自己是俄罗斯人还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本就有近半说俄语的民众,如果俄军真的短时间能占领乌克兰,乌克兰人可能稀里糊涂地就当上俄罗斯人了,就算有反对声也不见得压不下去。 而欧美那种民主体制,包括七国集团,北约,欧盟的一票否决制,真要进行反应其实是很慢的,只要俄罗斯行动迅速,在这帮人反应过来之前德奥合并说不好就能成功。在这种木已成舟的情况欧美其实也没办法去干涉,乌克兰人如果愿意当俄罗斯人,那就真的关美西方屁事了。
第二次是去年2月份,如果俄罗斯有当时三倍以上的兵力(50到60万以上),有充足的弹药储备,后勤也能跟得上,只要进攻的方向别太多(去年23月份俄军基本没有主攻方向) 不管是采取南北对进,还是采用突袭乌西,只要前中期进展顺利,这两种战略都是有希望成功的。
采用南北对进,纵深突破的方式可以把乌克兰切成两段并且围歼乌东的乌军精锐,缺点是暂时不能去碰基辅,而且只能吃下半个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
而如果采用突袭乌西的方式,则可以切断乌克兰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只要能占领乌西,之后和乌克兰慢慢单挑,打赢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就是彻底切断了东巴和西巴的联系,逼迫东巴守军投降,这个地方也变成了现代的孟加拉国。 这个战略的优点是,即使美西方想援助乌克兰,东西应该也送不进来了,俄罗斯和一个切断了对外联系的乌克兰单挑应该是稳赢的。缺点是风险比较大,乌克兰波兰边境,乌克兰罗马尼亚边境,乌克兰摩尔多瓦边境也挨着北约和欧盟国家,情况危急的情况下这帮人未必坐得住;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为这么打的话,属于是奔着吞并乌克兰全境直接去的,同时必须要能击败乌克兰不惜代价的反击才行。
第三次是去年3月上旬和中旬,本来谈判的时候泽连斯基政权是愿意割地的(当时兵临城下了),条件好像是通过公投的方式将克里米亚和卢顿两州割给俄罗斯,但乌克兰也想通过让步换取能加入欧盟和北约。但到了3月底北线的俄军确实是拉了,乌克兰就接着布查事件的理由彻底终止了和谈。
如果俄罗斯采用和谈的方式答应乌克兰的条件,确实能彻底拿到克里米亚和卢顿两地,欧美的反应也会小得多,那时候能源还没脱钩,已经开始的制裁也有望取消,北溪二号能保住。代价是乌克兰会加入欧盟北约,俄罗斯会失去这个传统势力范围,加上原本的战争目标订得比较高,所以当时俄罗斯有结束战争的机会但是没这么选,后来欧美开始大量援助乌克兰,北线的俄军都被赶回去了,乌克兰也不愿意谈判了。
这个不是我马后炮,去年2月底就是这么写过,只要乌克兰能够挡得住俄军,欧美肯定会提供大量援助,乌克兰要小心的是俄罗斯突袭乌西切断接收援助的通道。
假如乌克兰不投降,拖俄罗斯进入巷战,结果会怎样?去年3月底我也写过如果俄罗斯选择在北线撤军,基本上就等于输了,因为威胁不到基辅和哈尔科夫的情况下乌克兰很可能没什么谈判的意愿,等于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这种打仗不追求全胜的想法本就是大忌,乌克兰有部队可以被围歼的情况下浪费过多兵力攻击马里乌波尔这种本就是死地的地方意义并不大,先把乌军精锐围歼了再去管马城其实也来得及。
如何看待俄国防部副部长「决定大幅减少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面的军事行动」的言论?战局会有哪些变化?这是去年三月写的,那时候莫斯科号还在。
(3)结合第二条来看俄国高层和俄军高层普遍都比较拉胯(总指挥换了已经三次了吧),仗打了一个多月之后开始全面进攻转重点进攻,等于一开始的时候没做好准备,没想好目标,可能也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而本来该完全占上风的时候打了一个糊涂仗(偷袭都打不过,正面作战自然难得多)纯属浪费战机。
其实俄军基层的表现勉强是及格的,因为除了第一月的北线之外俄军即使溃退了也能稳住战线,而几个好打的突出部确实也啃下来了。欧美武器到达之后俄军是吃了很多亏,但最终应该是适应了,两边普遍采用无人机加火炮的方式打拉锯战,都算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吧。乌军快10个月也没什么重大战果了,可以说俄军新动员的部队抵达之后确实稳住了北约装备乌军的攻势。在两边都有很多火炮,防线布置大量地雷的情况下,现在打运动战需要的基础条件确实远高于去年了,所以今年以来战线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4)总体来看仍不看好俄军。
俄国的财政状况主要是由油气价格决定的,去年引起的恐慌和抢购让国际油价一度接近130美元,2022上半年俄罗斯确实挣了一笔,但今年以来油价已经跌到七八十美元了(俄油被制裁需要打折出售,卖价不会高于50美元一桶的成本价太多),俄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会非常高,而以俄国的储备(外汇,黄金)来看大规模战争打一两年或许问题不大,但是三五年之后肯定出问题。一旦内部出问题,问题会比外部严重得多。
俄国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度也是一个问题,苏洛维金,普里戈津和绍伊古,格拉西莫夫的矛盾已经公开了,而且已经斗过了两轮。俄国其他势力好像也想效仿瓦格纳弄一些团练出来,从长远来看这种雇佣兵体制的负面影响较大。
俄国这种不公平的征兵或许还不如乌克兰,因为两都不出人,其他边穷地带伤亡惨重,长期下来肯定会影响内部士气。从很多民调来看,虽然大部分人支持普大帝,但相当多的人不支持这场战争。未来这场战争可能会越来越影响俄罗斯民众的生活,而战场上只要没有进展,就算想宣扬民族主义为战争服务也是挺难的。如果俄罗斯能一直有进展,或许还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现在这样的战况想宣传可能也得谎话连篇地糊弄过去。
俄军几乎放弃进攻战略也是一个问题,老实说确实不知道俄国高层现在的战略是什么,是守住现在的战线,保证控制到克里米亚的沿海,还是通过消耗乌克兰直到打不动为止,我反正看不出。只不过希望通过消耗乌克兰达成愿望并不是一个管用的方式,因为俄国想消耗乌克兰,欧美正好借乌克兰之手消耗俄罗斯,反正乌克兰有3000余万人口还是挺能耗的,而且东斯拉夫内战他们也不需要节省乌克兰人的命(表面上不便这么说) 这么打下去对俄罗斯确实挺亏的。
俄罗斯想要在消耗战中不落下风或许需要巴西去买一些单(出口俄罗斯军用设备的零部件可能在政治和经济上要付出一些代价,因为欧美能看出来) 而这种消耗战,即使俄罗斯体量大于乌克兰,毕竟耗的也是俄罗斯人的命。所以个人觉得挺不值得的,打仗如果不追求全胜等于把主动权交给对面,而最后可能连现有的东西都保不住。
欧洲篇
之前已经说过英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俄国的历史宿敌很可能选择奉陪到底和俄罗斯进行对耗,因为俄罗斯好像打不过乌克兰的这种情况对他们来说属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即使俄联邦不会三次解体,哪怕弄死点俄国人对他们来说也是让人满意的。
如果乌克兰真的打不过,波兰确实有下场的可能(国防可以交给盟友),这点好像波兰驻法国大使说过类似的话。
英国在一开始就提供很多先进武器给乌克兰了,第一次击落苏35的纪录就是英国的便携式星光导弹造成的。波兰去年和今年的军费似乎都很高,去年接近GDP百分之4,今年估计会接近百分之5,采购的武器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从韩国订购了1000辆k2坦克,670辆k9自行榴弹炮,290辆k239火箭炮,50架FA50战斗机,从美国订购了32架f35,96架阿帕奇,400辆m1a2坦克,20门海马斯(1500枚制导火箭弹),数量不详的MQ9捕食者无人机以及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陆军也将由15万人扩编到30万人。装备的采购数量的确实不少,目前不清楚这些武器是用来淘汰落后装备给乌克兰送过去还是在为下场做准备。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前华约国家在对乌援助上也比较积极,例如捷克送的t72就是第一例援助乌克兰坦克的例子,罗马尼亚和捷克去年也订购了f35战斗机。自从俄乌战争之后去年一年f35战斗机的订单就超过了400架,瑞士和德国好像也买了三个中队的数量。
南欧国家(意呆,板鸭,希腊)对俄乌战争确实缺乏关注,主要还是他们离得比较远,经济状况也一直不佳(意呆板鸭人口老龄化严重),西班牙给了一些豹二,或许主要是陆军装备不值钱,使用寿命比较长的缘故吧。
北欧国家,荷兰一直是比较积极的,荷兰或许是因为那架客机的缘故,北欧四国则长期亲英美(芬兰有到货的f35)
法德一开始是绥靖的,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德国就给了钢盔,马克龙说什么尊重普京和俄罗斯也是逆着舆论说的,法德意三国领导去基辅访问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那时候仗都打了四个月了。现在来看很有可能是当时想稳住俄罗斯,所以半年之后才开始给武器,利用这段时间欧盟主要国家似乎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完成了冬季之前的储备目标,而如果一开始就把俄罗斯惹断气了,显然买能源需要花更多的钱。而自从和俄罗斯能源脱钩之后,德国好像也开始放飞自我了,德国的军援好像是仅次于英美的,也略高于波兰。
故综合来看,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绥靖派现在不得势,确实自从乌克兰四州被公投之后谁再绥靖,谁估计在历史书上就要去陪张伯伦和法拉第了。
找马伯伦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存着的其他图,分享给有缘网友,就当中场休息环节看个乐子吧
附送俄罗斯人名的老捧友小马哥帅照一张
叙利亚难民的好朋友默大妈靓照一张
先总统,五星上将,凯京大帝艺术照一张
附送自游世界的领袖,人 类文 茗的捍卫者,蓝星市锦察局长,拜老头和他的助手布林肯帅照三张
让人无比怀念的局座和学养深厚的维维老师。
这位就不知道像谁了。。
还有不知道谁画出来的赢小美表情包plus
第二是自从和俄罗斯广泛脱钩之后,欧洲国家似乎没什么软肋了,因为最大的沉没成本已经付出去了(北溪二号也爆炸了),只剩下搞新能源,建液化天然气设施,重启火电,核电一种选择。既然已经选了脱钩和对抗俄罗斯这条路,就没必要往回走了(反复横跳通常损失最大),和俄罗斯脱钩欧洲国家在十年内应该会付出3000亿到6000亿美元的代价,这个沉没成本已经够援助乌克兰五到八年了,既然这么大笔钱都已经花了,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来了,确实不如弄死点俄罗斯人出气。
第三是阻止俄罗斯帝国的重生符合所有欧洲国家的利益。
和俄罗斯脱钩其实主要影响的是德国的利益。除匈牙利这种之外其实大多数欧洲国家是无所谓的。欧洲主要是三个山头,中东欧的新欧洲国家,北欧国家以及英国的背后是美国,而前神罗地区,包括前南国家,属于德国那个山头,南欧的拉丁国家主要是法国那个山头。
没准看见德国倒霉,很多国家是心中暗喜的,因为过去20年的时间,欧盟一直扩大主要的受益者都是德国,拉丁派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欧猪五国piigs西葡,意呆,希腊几乎全是拉丁派成员),而新欧州向来是反对德国和俄罗斯共谋的,自从去年德国的GDP原地踏步之后,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正巧也擅长制造业)好像都得到了不少好处,增速还不错。所以欧洲国家从来不少铁板一块,经济上向来是有竞争的,德国一国的损失也犯不着安在全部欧洲国家头上。这个道理还是蛮正常的,例如去年高涨的能源价格就让陕西,山西,新疆,内蒙这种资源省份GDP通通暴涨,而对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和人口大省影响就比较负面。
欧美做得一个很不好的地方是,他们花钱援助乌克兰一般都是从自己国家采购东西。而如果雇佣乌克兰人,援助生产线和原料(在欧盟国家建厂)再制造武器给乌军使用,这样的性价比应该可以直接翻倍。但是都打了快20个月,没太理解他们为什么不使用这种方式。
美国篇
如果从美国的利益出发,俄罗斯联邦解体对美国坏处很可能大于好处。因为俄罗斯并不是一个让美国担心的对手,俄罗斯的国力太弱了(除金融和能源机构之外好像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都没有),确实只是一个有核弹的沙特而已,美国的主要对手毕竟在东亚。如果俄罗斯解体了,中亚和北亚有可能自动变成某国的势力范围。俄罗斯人至少是白皮,同时还信基督教,从来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一部分,所以与其让俄罗斯完蛋,西方文明的势力范围受损,便宜竞争对手,不如让俄罗斯至少保持一个地区大国的地位,因为结构性的矛盾会让俄罗斯自动阻止巴西进入他的势力范围之内。俄罗斯的经济中心,政治文化中心都在东欧(欧洲部分1.1亿人口),而cn毕竟在东亚,理论上来说俄罗斯变成加拿大的情况极难发生,从经济地理上来说俄罗斯最有可能和欧盟走在一块。
所以美国对俄罗斯主要是三个战略(1)俄罗斯不能太强,因为会威胁到欧美阵营,在中东也会到处找事(2)但也不能太弱,这样可能变成某国经济附庸,或者让某国跑进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过于严重地削弱俄罗斯等于资敌。(3)俄罗斯不能和欧洲国家彻底走到一起,这样的话这个联合体的实力会接近美国,美国对于欧盟也会失去主导性的影响力。
除这三点之外美国可能是无所谓的,甚至可能希望俄罗斯和巴西结盟,因为俄罗斯声名狼藉,实力也就是个奥匈,意呆的水平,可能负面的作用比正面作用大得多。巴西和俄罗斯结盟,很可能有利于美国拉拢一大堆俄罗斯周边的国家,从而实现贸易联盟和新冷战的布局。
至于拜老头,他的做法其实有些脱离美国主流战略学者的观点。因为他在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上确实比正常的情况积极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拜登老头需要美制武器借乌克兰之手杀伤俄军,也就是借一下俄罗斯人的人头来刷政绩,因为现在对于主要对手的贸易战暂时胜负未分,而俄军被美国武器杀伤是看得见,摸得到的真实战果。
美国在朝鲜也就挂了6万人,在越南差不多,苏联十年下来在阿富汗折了两到三万人,而如果可以通过援助乌克兰海量武器这种方式一年就做到让俄军阵亡10到20万,伤亡50万,对拜老头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战绩。反正俄国是上一个美国的主要对手,冷战时期为了遏制苏联亲自打了两场仗,几十年下来也花了那么多钱,那现在借一下俄国人的人头去糊弄民众赢赢赢,理论上的确没有问题。即使对真正的核心战略来说现在的做法可能没太大用,但只要让美国民众相信杀伤俄国人很有用不就得了。
所以给乌克兰巨量援助(一年800到1200亿美元)这种事情,不一定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多半符合拜登总统的利益,他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无限刷政绩的简单途径(会不会陷入路径依赖就不知道了),布林肯国务卿倒可能是个好人,他似乎真有点同情乌克兰,可能是有乌克兰血统的缘故。以最近几年美国的状况来看,拜老头连任的概率是超过7成的,而在他之后很可能是共和党接任,所以乌克兰还有5年的窗口期可以反击俄罗斯。等到2028年之后,美国尽管还是会援助,但多半不会像现在这样狂热了。
美军在援助乌克兰这件事上其实是比较谨慎的,一方面是不愿扩大风险,一方面是俄罗斯并非主要对手。美军军界不少人都提醒过,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很小,不要忽视了主要的风险,也不要让关键军事装备的储量低于战备值, 美军也一直反对向欧洲方向增兵,认为欧洲国家应该自己负责去解决俄罗斯的问题。
美国在俄乌战争上获益颇丰是一件多数人不难看出来的一件事。(1)战略上来看天上掉馅饼,东斯拉夫人自相残杀,美国只花着不到阿富汗战争年支出的钱就能左右乌克兰战局,最大作用还是信息情报系统。 (2)美国时隔30年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俄乌战争之后美国可以更好的整合盟友们的科技资源和军事资源,为印太战略做更多的准备 (3)美团的盟友已经普遍已经同意将军费开支扩大到百分之二及以上,欧盟国家17万亿美元GDP,英国加瑞士和挪威4万亿美元GDP,日韩6万亿美元GDP,加澳新4万亿美元GDP,如果这些盟友普遍增加百分之一GDP的军费开支,差不多就有3000亿美元之多,而美国起码能从中得到4到6成的收益,对于军工复合体来说也属于天上掉馅饼了。(军工企业100强里面美国差不多占据了一半)(4)美国是石油产量前三的国家以及天然气产量第二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粮食出口大国,以去年的行情来看,光粮食,能源,原材料出口多挣的钱应该也大于援助乌克兰的六七百亿美元。(5)俄乌战争的发生使得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逆全球化,同时肯定会发生供应链的重组。很多国家会更关心供应链的安全,而不像以前在贸易上采用纯价格指导的策略,同时安全风险上的考虑也会更为广泛。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都有利于美国的战略,而不利于美团竞争对手现在所倡导的自由贸易。
最后解释一下其他的问题吧。
(1)欧洲的军事能力是不是很拉胯?
虽然冷战之后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了,军力只有冷战时期的4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欧洲国家总军事实力还是远强于当代俄罗斯的。欧洲国家的炮弹产能确实不行,一方面是这些懒人并未像美团一样扩大军工生产,另一方面是欧洲国家装备的火炮数量本来就很少,即使是英法德也就300到500门榴弹炮(包括牵引式),欧洲国家里面除了希腊和土耳其,没人装备上千门火炮。 但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陆军装备普遍比较便宜,牵引式火炮和炮弹也不是什么高技术装备,自从越战之后,美西方国家半个世纪内一直再没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过火炮,因为精确制导的航空炸弹相较于传统火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空军是可以无视地形的,而且现在有钻地弹。故虽然没有太多火炮,也不爱使用,美西方依旧可以轻松打赢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
不妨利用希腊,波兰,法国的部分主战装备数量和cn进行对比,看一下欧洲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不是很拉胯。 希腊因为有土耳其这个宿敌的缘故,长期以来的军费开支是接近百分之3的,所以希腊作为1000万人口级别的国家拥有1000辆主战坦克,200架战斗机,cn的人口是希腊的140倍,但显然cn没有14万辆坦克和28000架战斗机。同理cn人口是波兰的40倍,但是也没有4000架战斗机和4万辆坦克;cn的人口是法国的20倍,但似乎也没有8000架战斗机和12000架各种直升机。所以不能判定欧洲国家的军事实力很拉胯。
即使现在欧洲国家至少应该有每年100架战斗机左右的产能(15鹰狮,50台风,30到50阵风,20f35),豹二坦克的制造数量是超过3000辆的,勒克莱尔也造了850辆。 陆军的装备向来比较便宜,买一艘护卫舰的钱一般就能买50辆主战坦克并且支付20年的训练,维护费用,一艘潜艇则更贵可能相当于100辆坦克。如果欧洲国家增加现有1倍或者1.5倍的军费,主要用于强化陆军,想拥有200架武装直升机,1000到2000辆坦克其实五到十年内就能完成。
(2)美国是否输掉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朝鲜战争从1953年来看确实输了7成,因为两个穷国挡住了世界第一工业国,而北朝鲜的地确实比开战前稍微大一些。但现在来看是美国赢了七成,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指望韩国这个国家能成事,朝鲜战争刚开始美国国内很多人是主张放弃的,而现在的韩国明显是个非常有用的帮手,能帮欧美阵营造很多东西(这次俄乌战争就发挥了一些军工产能)
而曾经富裕的朝鲜混成了吃饭都费劲的国家,90年代的苦难行军饿死几十万人确实是一个工业国之中的奇迹,而这个国家还穷兵黩武,仿佛不这么做就会垮台一样,总体上来看对北朝鲜的盟友来说,北朝鲜不捣乱拖后腿其实就不错了,完全指望不上。
越南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国内原因导致的,美国疏忽大意没有控制媒体的报道(这帮人捣乱日常和美团官方反着来),最后导致了反战运动在国内的此起彼伏。但从军事上来说,美国在越南基本没失败过,因为北越从来没攻占过美军千人级的据点,美国如果不撤,北越也没有吞并南越的能力。
从后续发展来看,越南战争美国看似失败了,实际上是赢了,就和克里木亚战争俄国不胜而胜一样。因为越南战争的胜利把苏联给搞飘了,从那之后开始加大支出在全世界和美国竞争,同时苏联的军费开支连续暴涨到财政支出的四成,20年后苏联入不敷出又改革失败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解体。另一方面来看,美团在左翼运动高潮的50,60年代拖住了这个运动向东南亚发展,马来亚,新加坡,印尼这几个国家最终都把越共的同行镇压了下去,而欧美阵营保住了远比越南更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而从现在来看越南人并不憎恨美国,奥巴马去访问的时候似乎得到了很热烈的欢迎,而且当代的越南亲俄,和欧美关系尚可,最不喜欢的反倒是北边的巴西。越南也是占据南沙岛礁数量最多的国家,越南看在钱的面子上20年之内肯定不会和北边敌对,但一旦发展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会不会倒向欧美就不好说了。
伊拉克战争明显是美国赢了,这点没有太多疑问。因为如今的库尔德人属于自治状态,新伊拉克也是一个典型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比较世俗化,所以美国的传教确实是成功的。
伊拉克人并不怀念萨达姆,从前的那个中东军国主义国家确实已经消失了,多半不会再对美国或美国的海湾盟友构成威胁。(伊拉克人的战斗力应该是阿拉伯国家里面最强的,埃及军事人员素质和叙利亚差不多,叙利亚打不过由萨达姆残兵弄出来的伊斯兰国,要不是俄罗斯下场巴沙尔政权肯定是完了,从这点上来看伊拉克战力高于埃及和叙利亚,从两伊战争来看伊拉克也强于伊朗,因为伊拉克体量只有伊朗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最后打成了平手) 这样一个曾经充满威胁的地区强国被半成功改造了(新伊拉克的军队作为绝对主力击败了伊斯兰国),确实很难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输了,但反恐战争并不是完全没达到目标。美国人运气确实不怎么好,因为本来半年就可以抓到本拉登的(被堵在山区里面了),结果本拉登成功跑到巴基斯坦境内,并在部分同情者的庇护下一呆就是十年。由于高层被干掉很多,所以基地组织中东分部现在成不了多大气候,而阿富汗塔利班现在估计也不算恐怖组织了,所以说反恐战争并未彻底失败。(阿富汗战争本来就是911之后被动发动的,美国一开始也没打算针对塔利班,只不过阿富汗塔利班拒绝配合也不让路,最终导致了敌对,美国的战争目标一开始就是本拉登和基地组织)
阿富汗战争确实是一场失败,因为美国花的2万亿美元确实没有太高价值,多数很可能落入了军工复合体和阿富汗战争时期很多利益阶层的腰包,美国援助阿富汗的粮食也在20年间让阿富汗人口翻倍,反倒制造了更多麻烦。
阿富汗亲美政权的崩溃确实是类似于南越覆灭一样让美国脸面大失的一件事,不过对美国来说事情的转机确实和当年一模一样,因为看见美军从阿富汗撤退之后,普京好像也飘了,阿富汗撤军可能在普京发起俄乌战争的决策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又给了美国一个大馅饼。
怎么评价这些事,只能说历史的变化确实不好判断,在大势上可能唯物史观没有问题,但转变经常是由个人和突发事件引起的,只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古老的寓言很适合描述一些奇奇怪怪的历史转折。
(3)北约天兵为什么不下场。
我个人感觉北约肯定有下场的预案,只是乌克兰的情况并不危急,乌克兰战场的俄军现在也非常远离北约成员国的边界。如果俄罗斯真有毁灭乌克兰的能力,那北约国家说不定会下场帮乌克兰守住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领土,朝鲜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下场了,而越南战争拖了一段时间美国基于遏制战略还是下场了。
乌克兰确实打得比较好,完全超出了一开始要搞流亡政府的这种预想,英美一开始打算让乌克兰人通过游击战和治安战的方式让俄罗斯陷入泥潭,结果压根没用上这种预案。而东斯拉夫自相残杀,欧洲因战争爆发经济利益受损,北约重生,这些对美国来说比一开始的设想简直好得太多了。
所以现在这种通过援乌在正面战场消耗俄罗斯的做法是美国一开始压根没想过的,确实就现在这样做没什么不好,反正死的都是东斯拉夫人,风险又完全可控。美国在这件事很谨慎,军队也是反对在这个非核心利益区下场的,例如欧美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时经常给俄罗斯放烟雾弹(不会援助什么什么,援助太少不能改变局势这些都可以算),总体上看确实是一种去风险的做法。
不下场的其他两大原因,美国有更重要的竞争对手,俄罗斯毕竟有核武器,不然俄罗斯打成这样或许早就像克里米亚战争一样被围殴了。
之前已经提到过,如果一开始突袭乌西确实有利于俄罗斯取得全局的胜利,因为可以切断所有的援助路线,但现在却不能这么做了。因为欧美已经付出了很大的沉没成本,这场仗肯定是不能让俄罗斯赢了,一旦俄罗斯有取得什么重大优势的可能,无法保证北约国家真的不会下场将局面搬回均势,然后再退出一线战线。
例如现在去突袭乌西就不太可能实现,这么做的话北约国家可能也在乌西下场,并把俄军赶回到白俄罗斯,因为他们投入太多也开始输不起了,万不能让俄军取得胜势。 欧美的武器装备肯定是强于俄罗斯,这点没太多争议(著名中吹傅前哨老师就发过很多视频描述过俄西武器在乌克兰的交锋交锋) 但北约国家的下场多半不会包括美军的主力,美军可能会派出一两个中队的f22,二到四个中队的f35以及若干电子战飞机去帮盟友作战,这种事历史上不是没发生过,但主力肯定是波兰以及其他前华约国家。例如利比亚内战美国似乎帮忙发射了100多枚战斧之后就没继续参战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盟国而不是美国在主导着整个作战计划。
本来我不喜欢晒乱写回答之前看过些什么歪书,毕竟言多必失,长文肯定包含着一些不准确的论点。
但耐不住有自学成才的网友嘲笑在下毫无经济,军事,历史常识。那还是希望他们冒出来找人对线之前,会多花些时间去热爱一下学习吧。
没别的意思,就证明一下鄙人应该有高中文科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