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史观能否解释清军入关?

发布时间:
2024-04-09 17:56
阅读量:
102

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里面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毛主席对此非常欣赏,建国后历史学界基本以此观点基础编写了教科书。

1.明朝晚期统治腐朽不堪,对人民压迫日益严重,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李自成及其部属北京称帝后骄傲自满、腐化堕落,被满清击败。

3.满清入关后残暴不仁,激起了人民的激烈抵抗,无论是南明、义军都不曾轻易屈服,甚至敌后伪军还有不断反正的。

4.腐朽的南明政权,完全没有能力领导伟大的反清斗争,不仅如此,他们出于阶级本性,对农民军防范甚压“防贼甚于防寇”,甚至在背后偷袭义军,不敢发动群众、害怕群众,导致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是反清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5.义军对南明阶级反动性认识不足,不懂得争取反清运动领导权,另一部分义军堕落为地主阶级代表。导致反清斗争缺乏核心领导层,缺乏合适纲领,是反清斗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6.清政府统一后,人民没有屈服,但都因为缺乏领导核心和正确路线而失败。满清政府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和汉族地主阶级勾搭在一起结成同盟(承认明朝科举功名、承认士绅地位和特权、留用明朝降官降将,对吴三桂等封王、重开科举),一方面采取措施缓解矛盾(给崇祯发丧、逐渐禁止圈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停征三饷、停征人口税,鼓励农耕),在意识形态上塑造“为明报仇”“满汉一体”。同时满清的统一客观上也迎合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乱的意愿,故而满清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

最终的结论:

1、伟大的斗争必须有正确的领导核心和正确的路线纲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和毛泽东思想正确路线,才取得完全成功。

2.统一战线是制胜法宝。但统一战线需要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要和反动顽军坚决斗争,要引导统一战线到合适的道路上来。不要团结是错误的,不要斗争完全放弃领导权更是错误的。抗日战争胜利既要团结包括国民党在内的爱国人士,又要和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

3.群众路线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抗击外敌不是单纯政府或军队的事情,更不是统治阶级的事情。必须动员、发动、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击外敌斗争中去。(当然动员不是空口说白话,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共两党都在推行减租减息运动,降低地租和高利贷利息,既不严重损害地主利益,又给了农民以利益。很多开明地主在民族大义面前也愿意贡献自己力量,但需要有人引导和组织。)解放战争中尤其明显,正式因为土改,才最大限度争取到了民心,才有了根据地翻身农民参军热潮、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放心大胆使用解放士兵等等。同时揭批反动派反动本质,也在敌后开辟了轰轰烈烈的“第二战线”。

4.起义军必须加强纪律和理念建设,防止腐败堕落、防止居功自傲。要深刻认识到武装斗争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如何建设新国家才是更加严峻考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比有非常详细的论证。

以上就是人民史观解释明末历史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如何把历史经验教训应用到现实的范例。

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纯学术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才是我国历史学的传统。单纯解释意义不大,如何用历史经验教训指导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人民史观很好做到了这一点,对明末清初历史的研究甚至在今天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实现复兴以及对美斗争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路线方针,如何坚持内部发展是主、外部环境是辅的原则,如何对美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力有节”的方法,如何在国际上尽可能扩大我们的朋友,如何依赖、动员、组织人民,如何做好党的建设,坚决反腐倡廉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课题。以人民史观研究的明末清初历史,对当下这些课题也具备现实的指导意义。——其它的任何史观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