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发布时间:
2024-04-29 09:28
阅读量:
17

有些人至今没明白,一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是消费驱动着生产,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也就是说,达到一定工业水平后,重点不再是能造出某样东西,而是能为这样东西找到持续的需求,持续有人买单来维持生产和产品迭代。

曾经,未经社民主义元素改良过的发达工业国家所执行的原始资本主义频发经济危机,主要就是经济扩张的收益过于集中在企业家和资本家阶级,其获得的利益远大于工薪阶级的劳动收益,于是社会整体购买力的增长缓慢;同时产业资本在扩大利润的目标下产能则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需失衡。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国逐渐建立基本劳工权益和社会福利体系,极大培育和释放了大众的购买力,抛开政府主导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会权益、周末与带薪休假等措施不说,企业中也甚至有老福特这种为了给自家福特汽车创造需求而给自家工人发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的手段。至于贷款消费、分期付款、旧款抵价、以租代售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做大市场需求的过程。日本则在1960年通过收入倍增计划为日本企业后来数十年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市场需求。良性发展的经济体能看到居民收入、消费端和生产端的同步增长,其背后代表供需关系平衡,代表市场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产能过剩则代表这种平衡被打破。资源和投资过多倾斜到了生产端。

是时候让分配进一步向普通国民倾斜了。财政收入增长已经连续30年大幅领先国民收入增长,而中国国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各家数据显示在43~44%这个区间;看下其他国家的情况(联合国数据):

以美国为例,其在这个比例连续四十年缓慢下降的情况下仍有52%,而多数发达国家都在50%以上。不考虑国民之间再分配的公平问题,这里的数据说明中国国民整体收入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耶伦的言论当然代表着美国的利益,关于产能过剩的大多数观点定然是站在美国和美国企业的视角来看,但她关于中国应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劳工权益的言论是值得参考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主要实现途径就是增加国民收入,而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一定要考虑在二次分配中提高国民获得的占比、进一步保障劳工权益,这是完全有益的。不要守着“西方支持我们就反对”的心态。以国外为参考,中国有了周末双休,是不是现在要退回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