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互联网以及大模型大厂搞不出deepseek这样的产品,反倒是100多人的深度求索搞出来了?
为什么是量化投资的对冲基金公司“养育”出DeepSeek,而不是拥有更强技术储备的大厂?如果看过对DeepSeek公司工程师采访视频,您或许就会有以下疑问?为什么他们有一个月时间去“浪费”,去尝试很可能会“无功而返”的1%(已被业内定义为“超限”)。工程师出于自主意愿去“死磕”,而不是KPI驱使。这不由让人想起了两类人: (1)海上驾驶自己帆船去探索新世界的船长; (2)金字塔前被皮鞭驱使建造宏伟建筑的埃及人。 (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