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后期中质感是怎么加强或表现的?
很好的问题,后期质感,这是摄影后期初学者向进阶迈进的象征,很少有人谈这个,因为确实不是简单知识,容易让新手明白,所以往往没太多人看。
今天我来挑战一下,用一篇文章,讲清楚质感的真正来源。
我对题目描述稍稍做了修改,以让它更符合知乎问题格式。
文章全部配图 ©️龙丘野Nero
一个极其常见的问题,照片的质感,到底来源于什么?
换更好的器材会让照片更有质感嘛?
用更合适的滤镜会让照片有质感嘛?
还是说,用专业的软件做后期就会让照片更有质感?
这个问题是常常困扰初学者和进阶者的,不管你从事摄影多久,如果迈不过这道坎,那你的照片,就会卡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中。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不是加一个滤镜,换一个器材这么简单,这实际上是一个复合问题。
中文互联网上很少有能够把这个东西讲清楚的人,在这里我会尽我所能,去为大家分析和讲解这个技术的细节。
不明白之处,请大家多多与我交流沟通。
1.质感的本质——明暗
绘画与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同之处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都是绘画的替代品,在发展中,摄影后期也多借鉴绘画的技法,包括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三大面五调子。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大调: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一个物体(非光源物体)之所以能够被人看见,是因为它反射了光线。
反射光线,那么它必然有亮的地方,有暗的地方,所谓三大面。
在画布上画一个圆,圆是没有高光阴影中间调的,所以它没有立体感,也没有“质感”。那怎样让它有球的感觉呢?
很简单,给它加高光阴影。
怎样让它“球”的感觉更强烈呢?
加强高光阴影的对比。
这样一个质感微弱的“面”就变成了质感强烈的“块”。
2.质感的基础——光
所以我们明确了一个想法,想要加强质感,就要加强明暗对比。
但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加强质感,在照片的前期,也必须有一定的画面基础。
村落无明确光照的时候。
村落有明确光照的时候。
去掉颜色,只看明暗,有明确光照的图片,也比没有明确光照的图片,质感强烈许多。
在前期,我们就要寻找有光线的场景,特别是光线角度低的场景,这样画面中的高光阴影区别才更明显。
不仅是风光,人像也同样如此。
3.后期——全局处理与细节处理
终于要迎来最重要的板块,在后期加强画面质感。
我把操作步骤分为两大块,全局处理和细节处理。
全局处理
选择一张光线还不错的照片载入PS。(LR也可以做这个步骤,但是做不了局部处理。)
在全局处理中,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把照片的明暗关系拉开,让照片不再灰蒙蒙的。
ctrl+J(或者苹果电脑command+J)可以复制图层,把图层复制一层再修改,可以避免修改失败造成原片损伤。
拉开高光阴影,将画面的基调定下来,用黑色白色工具定义最亮与最暗的程度。
矫正一下白平衡。
这样基础的处理基本就结束了。
在增删光线的步骤,我喜欢用比较简单的Adobe camera raw中的径向滤镜和渐变滤镜,如果是严肃创作我喜欢用中性灰,这里用Adobe camera raw处理。
一个渐变滤镜提亮左上角。
一个渐变滤镜压暗右上角。
一个渐变滤镜压暗上面。
一个径向滤镜提亮中间部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上半部分的光比,方便营造光线。
再用一个径向滤镜加强中间云朵的光线。
我们和初始图片对比一下:
局部处理
局部处理我使用比较多的就是加深减淡工具。
很简单的原理,就是提亮和压暗细节,让每个细节的立体感变强烈。
比如说这朵云,现在它是这样的:
当你用减淡工具去涂抹它的高光之后,它就会变成这样:
逐步涂抹画面的高光和阴影,就像涂抹之前那个灰色的圆一样。
细节处理不是大力出奇迹,而是精细调整之后所展现出的全局印象。
再裁剪一下:
收工。
再举一些别的例子。
这是我在江西拍摄的望仙谷全景,成片是这样的:
仔细看天空和山体,是不是也是用了相同的技术。
以及这张黄山的长焦留影,一样的道理。
要不,自己上手试试。
放一张原片在这里吧: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L5rrmmTVBdLwEbxE0fpkA
密码: m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