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大一学医的我一句忠告吗?

发布时间:
2024-05-15 13:00
阅读量:
24

利多喷剂,Ⅱ类,蓝瓶的,去弄一瓶。这东西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自行购买的麻醉药品,可以网购。不要买利多软膏,不要买Ⅰ类利多,也不要买利多抗生素软膏。为了卫生,再买几根延长管。如果你在街上,被你的前女友绊了一下,摔破皮了,喷两下,止痛,让你立即恢复行动力。清创的时候,利多不要加抗生素,抗生素用于外伤的消毒效果不如正经消毒剂,而且久了还容易培养耐药性。不要问利多的有效浓度是多少,这东西只有一种规格。

同理,抗生素软膏显然并不是用于外伤消毒。这东西另有他用。一般是皮肤瘙痒的时候用,比如说,某对大学生情侣想要试一下情侣鞋,双方互换鞋子来穿,结果不知道对方有脚气,然后就染上了令人遗憾的足藓。

但是,如果比较严重,痒得发痛,痛得让你想要弄点麻药,你百度搜了一下,发现有种什么止痛贴,不需要打针,只要贴上去就能止痛。一般这种情况用的是丁卡因,而非利多,这东西穿透性更强,并且效果更持久。

不要用酒精对伤口消毒,第一,酒精消毒很几把痛,第二,这东西无色透明,你不知道这个区域到底有没有消过毒,第三,酒精消毒不利于伤口愈合,第四,有可能某些人会对酒精过敏。如果你要消毒,建议用碘伏。其实一般的外伤你不消毒也没事,作为二十岁的年轻人,免疫系统功能非常强大,不致命的小病菌对你没影响,严重的致病菌只消个毒也不够,还要去打阻断剂。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清创,用水冲干净,然后喷点利多。

(用水冲,指的是用城市自来水或者瓶装的矿泉水、纯净水之类的干净水源进行冲洗。城里面的自来水经过了正规的消毒处理,虽然比不上凉白开或者纯净水,但也可以喝,病原体含量并不高。野外的来历不明的自然水源不要乱用,因为你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寄生虫。如果你喜欢荒野探险,最好准备蒸馏设备。细菌感染是小问题,寄生虫感染是大问题。当然,如果你喜欢吃生鱼片之类的日料,也要注意寄生虫问题。国内最近几十年的卫生基建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人们患有寄生虫病的可能,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新鲜的寄生虫标本,很多医学院里面还在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标本。由于患者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大多数年轻医生缺乏诊治相应的寄生虫病的临床经验,所以,如果你不幸感染了寄生虫,医生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回事,误诊为其他疾病。)

(当然,在医院工作还是要注意无菌原则。医院里面的致病菌含量和耐药要比日常野生环境下的致病菌更多。举个例子,在家里面被刀子划了一道,贴个创可贴就行了,但是在医院里面被划了,就要用另一个新开的无菌刀片切十字,然后把受污染的血挤出来,就像是在野外被毒蛇咬了一样。)

说到创可贴…相比之下,我更推荐你去买点透明敷贴。创可贴太小了,而且不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如果你有一个或者一群浅而大的创面,比如说,骑自行车被前女友绊了一下,让你飞出去擦着地滚了两圈,在没有明显血管破裂的情况下,对于创面渗血,你可以涂点凝血酶,可以在快速止血的同时,防止创面渗出物凝成一个很大的结痂,难看,而且表面张力增加了,到时候痊愈了会很容易留疤。当然,如果看见了明显的出血点,推测有肉眼可见的小血管破裂,就不适合用凝血酶了。

大多数年轻人的身子骨都比较硬朗,摔几下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你的体型比较丰满,那么你会更容易摔成骨折。我当年初中班上有个身高一米六,体重一百八十斤的小胖子,他在早操的时候,踩到了自己的鞋带,塑胶操场上平地摔一下,就有三处粉碎性骨折。你可能会觉得,胖子长了那么多肉,如果被撞了,肉垫还能充当缓冲作用,胖就是安全,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当然,也不需要特意去减肥,多做点运动,少吃点碳水,平时工作认真点(因为脑力劳动也会消耗能量),体重上不去的。

复方氯化钠(不是生理盐水),复方氨基酸,琥珀酰明胶,常备。再囤几支浓盐水和氯化钾。电解质平衡对体内维持稳态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看那些日本动漫,感冒发烧在家里面,基本上都要喝点宝矿力,那东西其实就是电解质饮料。你自己喝点复方氯化钠,效果也差不多。

如果你生病了,前女友让你多喝热水,这是在害你。喝得越多,尿得越多,多喝热水只会进一步恶化你体内电解质流失的问题。你必须要摄入电解质——尤其是在生病期间,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的时候,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电解质变少了,你就更需要主动摄取电解质。而不是多喝热水。

不要信体温枪的数字,体温枪测出来的从来都没准过。要测体温建议还是用体温计,水银体温计或者电子体温计都可以。现在水银体温计里面不含水银,装的是新型的液态金属材料,无毒,安全,放心。

更不要去相信你们学校门口那台机器自动检测的体温,那东西纯属摆设,喜欢乱叫。

去买点褪黑素和GABA,晚上睡前适量吃点,别吃多了。过量服用虽然一般没什么副作用,但是吃多了会产生剂量依赖,让你以后不吃就没法睡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少量服用和定期停药——也就是每个星期停一两天。每晚定时服用,吃了之后立即上床躺着,准备睡觉。没有任何事情值得让你去熬夜,明早睡醒了再继续工作。

(不仅在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也一样,有很多大学生,凌晨两三点还在学习看书写作业,或者是和其他人一起组队玩游戏,或者和女朋友打电话聊天,或者一个人躲在被窝里面动来动去,然后早上八点又起不来,早八去了教室,打卡签到之后,继续一边上课一边睡大觉,趴在桌子上睡到十点才勉强清醒。我个人建议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保持八小时睡眠。)

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父母和学校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普遍管得比较严,而且很多人都说什么“等你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一到大学,哎,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着,以前生活作息太规律了,一定要狠狠地叛逆一把,没熬过通宵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没有熄灯拉闸制度的部分医学院(比如说我们学校),24小时通水通电,那晚上可一定要狠狠地爽一把。但是,也就只有大一大二的新生才会经常熬夜,高年级的医学生熬夜的反而变少了。不少人心里都清楚,再熬下去,迟早得出事。某些人睡觉的时候会经常出现超过两分钟的呼吸暂停,或者睡得几乎醒不过来,这是很要命的事情。

去买点盐酸小檗碱——也就是黄连素。拉肚子的时候一次4颗,立竿见影。

如果便秘,临床一般推荐乳果糖。但是某些人表示不服,说乳果糖吃了没有用,还是拉不出屎。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喝点牛奶——要选超市冷藏柜里面的瓶装的鲜牛奶,大瓶的,保质期最多只有几天的那种,不要选保质期一个月的盒装牛奶。鲜牛奶让他一次性喝1L左右,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天之内,他会一直拉,把肠子都掏空了都还想蹲厕所的那种。牛奶不含任何有毒物质,并且导致的腹泻是有限的,不会引起脱水性休克,只是单纯的让他连拉几天而已。即使没有任何能拉出来的东西,也仍然会让他产生强烈的去上厕所的冲动。

(当然,禁用于肠梗阻之类的物理因素导致的便秘,这种情况让他拉都拉不出来,强行使用导泻药容易产生更大的危险。)

去买点力保健,大正制药的小棕瓶,这东西比红牛更管用。考试或者做手术之前灌一瓶。(之前记错了,大冢制药的产品是孟鲁司特钠那一类的东西,感谢指正。)

去买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如果你突然感冒了,第一次每种三颗作为负荷剂量,第二次每种两颗作为维持剂量,一般情况下,你不需要吃第三次(甚至不需要吃第二次),就能从感冒中恢复过来。这种给药方案适用于晚上着凉了,或者气温骤降,或者被子没盖好,或者躲在被窝里面偷偷看黄片打手冲,导致的小感冒,但又没有休息时间,需要立即解决健康问题的可怜打工人。对于特别严重的感冒高烧伴扁桃体炎、上支感染,还是建议尽量卧床休息。

这只是解决了发热、畏寒、流涕、嗜睡的症状,让你恢复了精力而已,感冒的问题仍然存在,你的身体仍然比较虚弱,仍然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到处乱折腾,在此期间,你需要尽量避免参加高强度工作。举个例子,坐办公室写点病历、补点病程,这当然是工作强度很低的事情,花一个小时切个胆囊,问题也不大。但是要顶着感冒去切肝,从上午十点做到半夜十二点,出血量一万的那种,这显然超出了你感冒的身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建议找人帮忙。临时缓解症状只要两三个小时,但是完全彻底恢复健康,大概需要一到两天左右,前提是,你不会在感冒即将痊愈的时候,再次着凉,然后又重新得了感冒。

如果你有问题,我会在最后单独针对此事解释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去买一盒万托林,哮喘发作了来一喷,喉咙不舒服来一喷。

去买瓶漱口水预防牙龈发炎,60ml小瓶可以装书包里面随身携带。很多年轻人不太重视口腔卫生,他们可能平时没什么,但是吃了某些东西之后,就会痛得跳起来。漱口水可以很快缓解这种痛或者酸的感觉。

指氧夹,去买一个。几十块钱又不贵。听诊器是个医生都知道会买,但是指氧夹大多数只有呼吸科的会买。这种东西其实在术前访视的时候很有用,我个人觉得大外科的一线,不管是什么专业,都应该人手一个,既能测血氧又能测心率,一举两得。

窦缓的手术之前要做一个阿托品激发试验。有些人家里面比较穷,想要尽量节约费用,不愿意配合额外的医疗检查项目。对于这种情况,要是患者不愿意,不做也行,但是,作为激发试验的代替,你可以拿一根棍子,赶着他,让他围着走廊跑几圈。要凶一点,逼着他,让他像逃命一样使劲跑,不能让他悠闲自在地在走廊上慢慢散步,更不能坐电动轮椅,要不然你就不知道他的心脏功能到底还处于什么水平。如果你怕他摔了,你可以让他的家属带着他一起跑。如果连你这个年轻人都觉得累了,他心率还没升到80以上,直接停了别上台。

十二联便携心电图机,去买一台。这东西长得像一个厚点的平板电脑。这东西偶尔能救命。心电图机的价格也不贵,便宜点的大概一两千。顺便也可以去买一台转运监护仪,体积很小巧,能塞书包里面随身携带。

不要以为这东西没用。我跟你讲,还不需要等到读完大学,你们宿舍几个挨得近的寝室里面,就会至少有一个人出现心脏问题。每年都有医学生被120拉走,尤其多发于考试期间。下一个倒在地上的可能就是你。早期无症状,心电图偶尔能看到一点小问题,如果做好了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未来某天出现大麻烦。(所以再强调一次,大学生在学校里面不要熬夜,十二点到了之后,无论如何都必须去睡觉。保护好你自己的身体。)

如果你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每一届上千人,也才出现一两个突发心脏病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不还活蹦乱跳的么。

你要知道,大多数人心脏功能明显降低、突发急性心脏病,就是你在心内科看到的那些患者,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以上,连四五十岁的都不多。考虑到年龄因素、身体素质、基础疾病,像你们这样年轻的医学生,能有几千分之一的发病率,已经可以算非常高了。

而且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被救护车拉走的是少数,大多数发作没有严重到失去行动力,你可能觉得,无非只是胸口痛一下、脑袋晕一下而已,你可能认为是昨晚上吃了什么东西不舒服,或者以为是衣服里面进了什么虫子刺了一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学校还有一堆课程和考试,要抓紧时间继续学习,要为了保研名额去刷综测分,要准备毕业论文,要准备复习考研,没有闲心来仔细研究自己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出现的这种情况。

但是,同学们,心脏功能的减退,是很难逆转的,这就是通向死亡的单行道,现在二十岁不重视,以后就是一辈子的并发症,什么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也是会跟着心功能一起衰退的,白天没力气,晚上睡不着,爬楼梯爬不动,就算你牺牲健康,赚来了再多的钱,也只能浪费在医院里面。这不是好事。

你可能看了某些电视剧,觉得心脏不行了大不了做一个心脏移植手术,装一个心脏上去,就能活蹦乱跳,恢复正常。但是,我建议你去查一下全球心脏移植术每年开展了多少起(我自己查到的是大约4000左右)。普天之下,心衰患者何其多,能移植的少之又少。这条路就暂时不要去想了。

教科书上也写了心血管修复再生治疗。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书上写的全是理论,几乎一丁点实际操作都没有。未来可能会让心肌细胞实现自主修复,但是至少现在短期内是没希望的。还是那句话,你熬的每一个夜,都是迈向坟墓的一步。

(当然,工作之后是免不了要值班的。所以建议想点办法,尽量降低值班前后的工作量,调整工作安排,让自己铆足精神去值班,然后狠狠地补一觉,并且,值班费必须要分文不少地拿到手。)

彩超应该也可以塞进书包里面一起带走,这东西长得像笔记本电脑。但是彩超有点贵,以大多数同学的经济状况,可能买不起。对于买不起的东西来说,不建议节衣缩食拼了命去强行买一台,但是可以考虑有需要的情况下去借一台用一下。彩超这种东西适用范围很广。我推荐心电图机的时候没有推荐AED,也是因为AED一台上万,穷学生买不起。不过某些医学生家境充裕,经济实力雄厚,也可以考虑买一台。(AED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你认识电子系的朋友,你可以让他给你动手做一个,成本不高。)

(彩超的机器是windows系统的,配置不算差,并且有键盘、触控板、usb口,屏幕不错,还能正常上网,四舍五入其实和自己家里面买的笔记本电脑没什么区别。你可以拿它来当个人电脑用,甚至你还能用彩超机玩游戏。)

(春节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时候,全家人聚集在边远山区的土房子里面,要是突然家里有个老人心梗发作了,最近的卫生站都是十几公里远,靠谱点的医院开车去都要一两个小时。如果你恰好带了监护设备和急救药品,你能救他一命。你这一个书包的设备就能秒杀大多数农村赤脚医生。如果没有你,他可能会死在送医途中。作为回报,你还能顺便要求家里人给你多发点压岁钱和生活费,好日子这不就来了么。当然,可以带走并不等于要你必须一直随身携带,只是说,家里或者寝室里面准备一台是比较有用的。既能帮助学习局部组织结构,又能辅助一些简单的小手术,比如说,如果你想穿一个深静脉,有超声就是非常简单,没有超声自己摸着穿就会非常困难。)

(超声辅助是最简单、方便、安全的办法,有些医院选择x光辅助,x片比超声在组织的轮廓上看上去更清楚,但是你不可能把c臂的小车随身带着走,而且每做一次都要让人去吃射线,对身体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骨科会用。)

11号手术刀片,上海金环,配新华的刀柄,这东西相当锋利,什么东西都能轻松切断。当然,这种东西太长了,而且没有盖子,不便于随身携带。腰穿、腹穿包里面有一次性的手术刀,收拾残局的时候连刀带盖一起留下来,消个毒,然后就能揣进裤兜里面随身携带了。

虽然这东西理论上是一次性用品,但是实际上,对于没有无菌需求的日常用品,这东西至少可以用二十年。我爸年轻的时候去某个头部三甲进修,白嫖了他们一堆东西,其中就有这么一个一次性手术刀(不是照片上同一块),真能用二三十年不变钝,依然削铁如泥,属于是传家宝之一。

尤其非常适合用来拆各种快递包裹。

3M爱护佳,粉红色的那种,去弄一瓶。觉得手不干净的时候,或者要去摸动物的时候,往手上喷几下,然后内外夹弓大立腕。这种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喷剂也可以用来擦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的屏幕。或者你也可以买那种挂在墙上的,回去贴在寝室门口,进门的时候踩两脚,给你射点乳白色的浑浊的黏稠液体,也可以用来做手消。

3M医用胶带有两种,纸胶带不容易引起局部瘙痒过敏,也可以往上面写点字当标签用,但是容易撕掉,强度和防水性能比较弱。透明胶布粘得比纸胶布更稳,但是有些人可能贴了过敏,而且正因为贴得更稳,所以撕下来的时候可能会把皮屑和毛发一并扯下来,让你觉得有点痛。不要买国产品牌的胶带,更容易过敏,而且质感一坨屎,价格也没便宜到哪里去,不值得考虑。

3M的便利贴非常牛逼。和普通便利贴相比,粘力不强,但就是不容易脱落——只要你不主动去动它,它几乎不会自行脱落,至少可以连续贴五年以上。打湿了照样粘得稳。而且没有残胶。

uni的低重心中油笔,原装0.28/0.38笔芯,你可以另行购买uni原厂0.5笔芯装上去。这款笔的手感很好,笔尖比普通中性笔更顺滑,适合拿来写处方、写病历。

学校宿舍里面的标配椅子很不舒服,哪怕是随便买个百元级的廉价人体工学办公椅,都比学校给学生寝室配的破椅子舒服得多。如果你不知道买什么,就去图书馆,然后打开手机,用淘宝拍照搜索图书馆的椅子,找同款。

如果你是大一新生,或者刚换新寝室,记得,从头到尾,一定要仔细清理一下寝室,做个大扫除,用酒精给桌子板凳栏杆床板消个毒,用电吹风加个喷嘴去把缝隙里面的灰尘吹出来。你不知道前任在临走之前给你留下了多少惊喜,就算表面上看起来还挺干净,实际上脏得要死。

记得给衣柜里面挂一个紫外灯,当你不在寝室的时候,开灯给衣柜里面的东西消毒。潮湿、黑暗的环境里面,往往容易发霉,细菌、蚊虫之类的脏东西也比较多,紫外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隐患。但是要注意,紫外灯大多数能量都集中在人眼感知不到但对人眼有伤害的紫外波段,你看不到绝大多数能量所激发的紫外不可见光,你看到的只是多余的溢出的能量产生的蓝紫色可见光而已。越先进的紫外灯,发出的频谱越集中,可见光范围内的比例越少,看上去也就越“不怎么亮”。不要直视紫外灯,避免把皮肤暴露在紫外灯的照射之下。

建议多看点课外的医学书籍,用系统化的著作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你不能通过学校的教科书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换一种新的思路。如果你买不起,可以考虑去闲鱼搜对应的PDF电子书,基本上该有的都能找到,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每份只要一两块钱。


行,这里解释一下三倍剂量联合服药,在读者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点,任何药理学的理论,都不能违背现实中的临床试验。如果现实中行不通,无论怎么用理论解释,都只是苍白无力的辩解;但是如果现实中可行,即使背后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持,也可以继续沿用先前的临床经验。(事实上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案,用现有的理论不太能解释清楚其背后的原理,只是前人这么治疗之后起到疗效了,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而已,比如说,治疗心衰用的地高辛。)

如果抛开客观事实不谈,只谈教科书、著作、论文等理论知识,这就叫医学界的赵括,纸上谈兵,徒增笑耳。

为什么感冒之后,可以顶着三倍的负荷剂量,单次服药之后停药?这当然是有现实支撑的。之前有那么几年特殊时期,人是不能发烧的,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7.3,就要上报社区居委会,集中隔离观察。但是正常人难免偶尔会感冒一下,所以,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让人快速缓解感冒发烧的各种独门秘籍。有些管用,有些不管用,有些弊大于利,有些安全可控。

因为三倍服药+症状缓解后立即停药,这个方法经过了多轮验证,并且背后也有合理的理论去解释为什么有效以及为什么安全,所以这个办法可以公开推荐。

四倍甚至更大的负荷剂量,不能继续进一步缩短用药缓解症状的时间或者服药次数,因为药物过量而增加的风险,超过了用药之后带来的治疗价值。

两倍或者更少的负荷剂量,甚至不使用负荷剂量,会显著增加用药次数,虽然单次用药的风险降低了,但是由于总的时间延长,药物的总摄入量增加,治疗全过程所累积的风险的总和相比于快用快停而言并没有明显降低,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推迟了患者恢复健康、投入生产工作的时间,导致了患者承担了额外的间接的损失,也是弊大于利。

所以是三倍。

如果你有胃肠道、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有特殊的用药禁忌,以你为准。这里只针对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年龄也只有二十岁左右的普通大学生提供建议。他们年轻气盛,但却处于社会的底层,在学校有辅导员,家里面有父母,公司里面有领导,在哪儿都是人下人,要钱没钱,要请假也请不到假,如果说自己感冒了要休息几天调养身心,会被批评,说是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了,连这点小病都要请病假,想当年…

第一个问题,先解释一下为什么三倍服药被称作是“稍微过量一点”。

很多药物的量效曲线,包括nsaid,就是一连串的s,这个曲线的横坐标,是血药浓度的对数单位,不是计数单位。也就是说,要多吃十倍的药,才能在曲线上往右边移一个单位,多吃一百倍才能右移两个单位。三倍服药,只能算是lg3=0.477个单位,还不到半个格子。

对数单位最常见的,包括声音的分贝数,和地震的震级。60分贝的噪音,和50分贝的差距,不是10分贝,而是10倍。两个50分贝的噪音叠加在一起,不是50+50=100分贝,而是50×lg2=53分贝。这应该会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例子,你可以去街上,看到交警立在路边的噪音监测设备,上面会实时显示环境噪音。你会发现60分贝算很安静了,65分贝却会吵得让你受不了,70分贝你就不能不戴降噪耳机了。虽然在数字上只大了5个单位,但是主观感受上你觉得吵了好几倍。

所以,三倍服药在这里算是“稍微过量一点”,这个问题到此就解释得差不多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尤其是第一次服药,要过量服用。

之前提到了一个“血药浓度”的概念。大多数的药,在体内发挥作用,首先得吃下去,然后经过消化系统慢慢吸收转化,然后药物分子进入血液循环,在全身到处游荡,再然后进入目标器官或者组织,发挥药效的作用,用完之后就被肝脏代谢,最后作为没用的废物,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讲点题外话,吃进去的药物并非百分百吸收,吸收的药物并非百分百被人体利用,被利用的药物并非百分百起到药效,在体内循环的药物并非百分百经过肝脏代谢。最终排出体外的药物里面,有部分是最终代谢产物,有部分是中间产物,有部分是药物原形,这几种不同形态的药物会同时出现在排泄物之中,并且混合比例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如果你有某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定期服药,当你吃药之后,血液里面的药物分子的浓度会增加,然后随着身体代谢,血药浓度会逐渐降低,直到下一次服药之前,达到最低值。长期来看,血药浓度会持续在某一个范围内波动,在此情况下,药物会以预先设定的合理的形式,对患者起到合适的治疗作用。但是,就算是血药浓度波动的最低谷,也仍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患者的血液之中也仍然存在一定浓度的药物。

所以,如果某种药会影响患者做手术,医生要求手术前停药,只停术前最后一次是不行的,一般会要求连续停药至少24小时,其目的就在于让体内残留的药物彻底代谢干净。

反过来讲,如果你第一次服药,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药,这一次服药之后,血液里面虽然会增加药物分子,但是血药浓度明显是不可能立即达到治疗水平的,若想要达到预期的血药浓度,往往需要服药两三次之后,才会让血药浓度逐渐增加到预设的坪值,趋于稳定,发挥预期的效用。

如果要在第一次服药之后,直接达到预计的治疗水平,就必须双倍甚至三倍服药。这就叫做负荷剂量。如果想要更形象生动地了解,你可以去胃镜室,观察一下麻醉师推药的剂量,如果是一个已经进入麻醉状态的患者,一般每三分钟给两毫升麻药,即可很好地维持麻醉状态,但如果是一个清醒的患者,为了让他进入麻醉状态,需要一次性推注十毫升甚至更多,那种乳白色液体的负荷剂量,可绝对不止维持剂量的三倍,准确地说,是五倍。当然,有钱的医院会用持续推注的注射泵来代替人工的间断注射,这样会避免麻醉师偶尔忘了及时给药而导致意外苏醒,也会解放更多人力资源,但代价是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涨,因为这台机器并不便宜。

第三个问题,我之前已经提到过,症状缓解不意味着身体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但是为什么在症状缓解之后,就要尽早停药。

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讲解,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停药之后血液里面仍然会残留着一定浓度的药物。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就像炒菜一样,先猛火炒个七八成熟,然后关火,用锅底的余温继续烤到十成熟。

多用快撤,不仅能迅速缓解感冒发烧的症状,还会减少后续药物在体内的残留,及其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当你最终恢复健康之后,体内基本已经把药物彻底排干净了。

第四个问题,既然首次用了三倍的药,那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体内的药物排干净?

你可能认为,吃了三倍的药,就需要消耗三倍的时间去代谢。其实并不是,下面解释一下。

这个实际上取决于药物的剂型,毕竟人体对于药片、药丸、冲剂、糖浆、胶囊、药栓、喷雾等不同的剂型的吸收效率是很明显不一样的。当然感冒药一般以药片和胶囊为主。

但是,同一种药,不管采取了什么剂型,吸收到体内的药物分子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布洛芬胶囊还是布洛芬片,吃进去就都是布洛芬。

布洛芬胶囊的达峰时间为大约0.5小时,消除半衰期是大约2小时。也就是说,吃下去大概半个小时,血药浓度就不再升高,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让血药浓度下降一半。布洛芬片的达峰时间大概是1.5小时。达峰时间不一样,是因为药剂释放药物的效率不一样,但是半衰期基本上是没有明显差别的(除非药物分子被什么东西裹住一起被吸收利用分解,但这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同一种药)。对大多数药物和大多数人来说,一般经过四个半衰期,基本上就可以认为药物在体内已经代谢完毕,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药物需要经过五六个半衰期之后,残余的药量才会降低到等同于不存在的水平。

考虑到nsaid半衰期普遍比较短,一般来说,即使你吃了三倍的药,需要多经过3logbase2=1.58个半衰期,算下来也就是多了大概三个小时而已。四个半衰期对布洛芬来说,差不多是八个小时,加上一个半,五个半的半衰期差不多是十一个小时,差不多也就相当于是白天从日出到日落,或者是晚上睡一觉的功夫而已。

顺便算一下,根据说明书指示的“每天3次”,把一天24小时均分为3份,也就是每8小时服药一次,八个小时对布洛芬来说就是四个半衰期,最低的血药浓度只有峰值的十六分之一,几乎是一个极低的水平。也就是说,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非常明显,峰值浓度会远超平均浓度,如果平均浓度达到了治疗目标,那么峰值浓度就已经算是超标几十倍了(具体数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微积分慢慢算)。如果能在如此剧烈变动的血药浓度下,依然能实现预期的药物效用,这就提示了其实这种药对于剂量和频次的限制是比较宽容的。

如果某个半衰期如此之短的药,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那么往往不会让患者自己主动服药,而会使用自动的注射泵之类的设备去给患者打药。比如说,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院会给他配一个胰岛素泵,而不是让患者自己卡着秒表给自己打胰岛素或者吃什么二甲双胍之类的药。

因为患者有主观能动性,他可能会忘了去吃药,也可能忘了已经吃过药。他可能会擅自停药,也可能会擅自加药。

当然,tid实际上不等于q8h,因为考虑到感冒发烧的患者,一般很难从床上爬起来,人家可能睡眠时间比正常人更久。你不能指望一个睡着了的人,通过梦游的形式,从床上爬起来去吃药,更何况这个梦游的人还在感冒发烧。

说句题外话,其实医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比较捉襟见肘,他们学的高数和其他专业学的高数不是一回事。上面算药代动力学,需要的也只是初等数学的指数和对数运算而已。如果需要算微积分,比如说计算血药浓度的平均水平,或者eeg的变异程度,他们可能会去请教在其他专业就读的高中同学,或者去请教chatgpt。至少一半的医学生,连卡西欧fx991都不会搓。反正学校又不考,考研也用不上,未来的工作也没这些需求,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可以理解。

END